您當前的位置 :城市 >
綠隔地區發展將環繞首都核心區聚焦 各區發展重點也予以明確
2021-11-03 16:05:0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11月3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綠化隔離地區建設發展規劃》在市規自委網站發布。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綠隔地區發展將環繞首都核心區聚焦五大重點區域,各區發展重點也予以明確。

綠隔地區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實現城鄉結合部減量提質增綠的關鍵區域。規劃提出,環繞首都核心區聚焦五大重點區域。

——在東部,緊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拓寬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之間的綠色生態廊道。在南部,有序推進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建設,完善公園文化博覽和特色服務功能,加強中軸線南延風貌管控和服務保障。在西部,圍繞“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鞏固完善生態屏障,提升歷史文化底蘊和整體生態效能。在北部,緊密結合中關村科技園區和未來科學城的建設,提升周邊綠色空間的智慧服務。在東北部,有序推進溫榆河公園、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的建設,在第四使館區與首都機場之間的國際交往功能區域中,打造更加靚麗的生態文明金名片。在東南部,加快實現十八里店鄉等區域的規劃實施,完善楔形通風廊道。

據悉,一綠地區政策范圍約310方公里,涉及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昌和首農食品集團的27個實施單元;一綠地區是實現中心城區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保障中心城區生態安全格局的關鍵區域。

二綠地區是從一綠地區政策區以外延伸至六環路外的空間,以九個楔形戰略綠色空間為主,總面積約910方公里,涉及朝陽、海淀、豐臺、大興、昌、通州、順義、門頭溝、房山、石景山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61個鄉鎮(地區);二綠地區是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維護城市生態安全韌、鞏固原區生態安全格局的大尺度綠色空間和戰略空間。

各區發展都有哪些重點?規劃文本中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朝陽區

完成一綠第一批試點鄉來廣營鄉、常營鄉、太陽宮鄉、將臺鄉、豆各莊鄉、南磨房鄉試點任務收尾,完成剩余勞動力安置產業項目建設,完成剩余綠化任務實施,推動豆各莊、南磨房原資金衡集體產業用地入市或留白增綠。

推動一綠管莊鄉、房鄉、三間房鄉、東壩鄉、東風鄉城市化進程,實現安置房項目全部開工,管莊鄉、三間房鄉剩余騰退任務全部完成,房鄉、東風鄉有序實施剩余拆遷騰退任務,以及管莊、東壩、三間房、房棚改項目上市,按要求完成綠化實施。完成王四營鄉試點任務收尾,實現拆遷全完成、安置房全開工、產業項目全落地、轉居轉工全落實、綠化全實施。推進小紅門鄉、十八里店鄉規劃實施,從土地入市著手,實現項目滾動開發。結合規自領域巡視整改工作,推動高碑店鄉算好“四本賬”,落實減量實施任務要求。同時,提升“一綠”地區城市公園環建設品質,形成朝南萬畝森林公園等具有朝陽特色的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園景觀。

完成二綠地區在途棚改項目收尾,完成在施安置房項目建設。促進孫河鄉、金盞鄉、崔各莊鄉統籌規劃實施方案落地,在更大空間加強資源協調統籌,更好地保障大尺度綠色開敞空間實施,通過資源互補,加強發展協同,提高綜合效益。推動金盞鄉、崔各莊鄉、黑莊戶鄉剩余村莊城市化建設。

(二)海淀區

加快推進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收尾工作,進一步優化四季青鎮、東升鎮、海淀鎮的規劃綜合實施方案。以一綠地區最后的城鄉結合部地區騰退為重要節點和抓手,實現全面城市化;鼓勵和促進集體產業空間建設,持續推動科技園區建設,實現集體產業業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保護和修復西山生態本底,突出生態景觀特色,恢復重要文化景觀,形成生態文化交織融合的西山畫屏。鞏固完善“三山五園”生態屏障,加大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力度,利用“三山五園”、京張綠廊等自然生態本底,繼續推進造林綠化工程,著力打造連片成規模、連通成體系的高品質綠色生態空間。

在二綠地區圍繞海淀區北部整體開發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2021-2025),緊緊把握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推動集體產業融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有效提升北部地區集體經濟組織創收盈利能力;加大力度補充和完善北部地區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北部地區城市能力,塑造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相匹配的新型城市形態;推進保留村的整治工作,基本實現保留村與市政的連接,改善保留村居民生活品質。

(三)豐臺區

加快推進一綠地區在施單元城市化改造項目收尾工作。結合首都商務新區規劃、南中軸森林濕地公園建設,進一步優化原南苑鄉統籌實施方案。持續推進五里店京周路沿線等項目規劃實施落地。持續推進永定河生態功能修復與景觀提升。以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為核心,構建無界自然的生態公園體系。啟動中軸路沿線環境品質提升建設,打造涼水河休閑綠帶,分段設計主題濱河空間和親水岸線,增設博物館等展示空間,點亮南中軸文化活力綠心。

二綠地區深入推進在途城市化建設項目。深入推進原長辛店鎮統籌利用集體產業用地試點工作實施,完善市政配套設施,通過與中關村管委會合作促進高精尖產業企業在新區建設落地。

(四)石景山區

一綠地區加快推進剩余房區改造工作,編制石景山區一綠地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聚焦中東部地區現狀,整體謀劃用地資源,推進區域內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的統籌實施。落實減量任務,破解城市發展與綠化建設的矛盾問題。完善綠色開敞空間,進一步提升綠化的規模和品質,促進區域發展和集體產業轉型升級,更好的實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區域形象。

二綠地區加強潛山區生態保育和水源涵養功能建設,以八大處風景名勝區、模式口文物集中分布區為文化中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推進石景山區文化旅游建設。優化連接歷史文化景點景區的內外交通聯系,織布慢行交通網絡,提升道路聯通和景觀品質。

(五)通州區

加強宋莊小堡藝術區建設,圍繞“國際水中國特色”的原創藝術資源,以藝術創作為基礎,以發展大視覺產業為核心,以藝術體驗、文化交流、旅游休閑功能為補充,提升原創藝術體驗區保留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藝術產業核心承載區”。

(六)大興區

協同推進一綠地區南郊農場的騰退、綠化實施等工作。

在二綠地區推進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規劃建設,努力打造集體經營建設用地集中高效利用的典范和低效產業改造升級的樣板,為發展醫藥健康產業、培育先進智造產業、創新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做好資源配置和空間保障。

(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一綠地區持續推進綠化實施等工作,推進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項目。加快榴鄉橋、京臺高速兩側以及涼水河周邊地區的綠化實施。

在二綠地區加強南海子公園周邊的公園和生態廊道建設,銜接南中軸文化功能,努力恢復南苑歷史格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體育、文化、農業等服務。

(八)順義區

推進溫榆河公園順義園一期建設,以“故城記憶”為主題,提煉安樂故城歷史文化精粹,打造歷史文化與郊野風光共融的生態文化公園。

(九)昌

推進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東小口鎮統籌實施方案,加快落實綠化實施等建設任務。

在二綠地區推進沙河濕地公園建設工程,在沙河水庫保護和水質凈化的基礎上,完成周邊環境整治和岸邊濕地修復,形成兼具生態涵養、運動休閑、科普展示功能的京郊濕地公園。統籌推進溫榆河河道治理和周邊環境整治。

(十)房山區

以西潞街道北三村項目為試點,探索二綠地區減量發展實施路徑,保障村民生活水不降低,做好生活服務設施和產業配套。

(十一)門頭溝區

加強軍莊鎮東四村及周邊地區的生態景觀塑造和特色農業發展,豐富體育、文化等休閑旅游功能。推進京白梨文化旅游,建設山地休閑體育公園,豐富周邊市民生活。拓展并優化提升軍莊鎮山地徒步穿越路線,實施香山古道旅游綜合開發。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