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發力”是形成惠山空間新格局的重中之重,當前的惠山正在加速發力規劃、建設包括萬壽湖科技城、洗硯湖生態科技城、長安創新未來城等一批“新城”,這些新城也將成為未來科創載體空間供給的重要支撐。今年,惠山將新增功能完備的科創載體面積15萬平方米,新增認定(備案)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6個。
一次城市更新,也是城市產業空間布局的一次全新優化。以科技賦能城市更新,已成為趨勢。惠山一批科創載體在新建、改造的升級過程中,更注重從產業業態上進行頂層設計規劃,以“科創驅動”實現全域產業提升。
科技驅動筑底
新城規劃空間更新同步產業更新
今天的城市更新,不光是一個城市修復的過程,也是一個經濟修復的過程。政府越發重視對產業、稅源的培育,期望通過“騰籠換鳥”,為地方帶來新產業、新稅源。什么產業能支撐這更高的更新成本?高科技!在惠山區全域啟動的新城規劃中,空間更新同步產業更新。作為最基礎承載空間的科創載體,“科創”屬性愈發鮮明。
日前,惠山經開區舉行了《無錫長安創新未來城戰略規劃與城市設計》國際咨詢項目啟動會,在未來半年內,將由入圍的3家應征機構繪就藍圖,“并將形成具有先進發展理念、可操作性強的高質量方案”。長安創新未來城規劃之初就烙下了“未來科創”的印記。規劃設計范圍內工業用地為585公頃,其中大片集中產業用地分布在戴新、長興兩個工業園,小而舊的產業模式居多。“長安500多家企業里只有20多家規上企業,資源占用大、產出低。在新城的設計中將把這部分老舊產業融入開發區產業布局,對科創載體進行集中規劃。”惠山經開區經發局副局長沈赟華表示,長安創新未來城規劃了科技總部島、科技交往島、科技智慧島“三島”,未來將提供600萬平方米的載體,推動長安老鎮區產業全面更新。
作為惠山高新區的主戰場,無錫洗硯湖生態科技城未來將培育航空航天、未來汽車、智慧物流三大主導產業以及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量子感知等未來產業為體系的3+N智能制造特色戰略產業集群。在洛社鎮規劃部門負責人展示的高新區總體發展規劃上可清晰看到,“一廊兩帶三心四片五園”的功能布局中,38.1平方公里的高新區內規劃了2.09平方公里的大運河科創中心,將打造包括研發樓宇及配套設施、產業孵化空間、創新創意空間等為主的一批載體。“從全國來說,京杭大運河沿線的運河公園功能高度集中于遺產保護、文化旅游、休閑游憩等功能業態,缺少以科技創新作為主導功能的運河公園,而大運河科創中心的一大主導功能就是科教研發,將成為錫西科創走廊上產業創新升級的主陣地。”該人士表示。
規劃中的萬壽湖科技城,也已完成一期啟動區方案設計初稿,目前已進駐中科芯惠山封測基地項目,并儲備了中科院無錫科創中心等項目。若將落地載體與產業看作片區發展的方向,那么片區發展情況則是惠山整體板塊建設的重要信號。科技城多點開花、形成合力之后,彼此協同建設區域創新策源地和科技創新高地的步伐將愈發鏗鏘有力。
科創模式創新
“研究院+園區”探索產業集聚新路徑
推進載體改造建設進而激發發展新動能,需要從提升“空間”和“質量”上下一番大力氣。在惠山區新建的載體中,已然有不少“成功”典范。聚焦惠山區重點打造的地標產業、優勢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出“研究所+產業園”的全新科創模式,進而形成產業集聚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對未來產業的布局和選擇透視出一座城市的產業觀和發展觀。無錫的未來產業培育涉及第三代半導體、量子技術、深海極地、氫能等領域。在量子技術領域,依托中科大院士團隊的量子研發機構,惠山區已組建了無錫量子感知研究所。研究所由量子感知技術有限公司實體運營,目前已孵化了國儀量子、國儀石油、國儀海聚等高科技企業,2021年營收達到1.5億元,專利成交1100多萬元,已實現整體商業化。“在萬壽湖科技城建設中,已經為量子產業園預留了發展空間,將致力于打造中國高端科學儀器裝備全產業鏈園區。”城鐵惠山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量子產業園研發大樓土建已完成,預計明年一季度可竣工。規劃有7棟樓宇的量子產業園部分企業已進入裝修階段,已導入補鋰添加劑、汽車電子、隨鉆核磁測井設備制造、掃描電鏡制造、應用光譜技術研究所等多個產業鏈項目。未來整體達產后,預計產值將超百億元,稅收超10億元。
無錫量子產業園的主要核心技術是量子精密測量,核心產品是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前景潛力巨大。去年,蘇州相城區和中電科共同成立了長三角量子科技蘇州研究所,未來將主要把量子信息技術應用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我們也在考慮將兩大產業的相關載體結合起來進行升級,借鑒蘇州,謀劃推進量子科技賦能集成電路產業。”該負責人表示。
在“3+N”現代產業體系中,航空航天產業是惠山高新區優先發展的一大主導產業。自去年惠山高新區掛牌“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以來,目前已編制完成《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規劃》。高新區把生態環境最好的洗硯湖濕地公園北側2.3平方公里區域劃定為航空航天產業園,目前引進航空航天產業研發機構和重大產業項目7個、總投資59.5億元,基金3支、總規模70億元。未來高新區還將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錫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并依托大院大所建設集成式、開放式的研發試驗與檢驗檢測平臺,為全國兩機企業提供創新和增值服務。
科創生態優化
風景之地興起新經濟
一種科創園區新模式正在出現:在有風景的地方興起新經濟——這被稱為“波茲曼”模式。正在規劃建設的萬壽湖科技城和洗硯湖生態科技城都在圍繞“水”做文章。以洗硯湖生態城為例,藍圖里除了濃郁的科創底色外,還規劃了5平方公里洗硯湖生態綠心、4平方公里城市活力中心。當然,在打造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的生態科技新城的過程中,幾大科技城也需要協同互補,根據各自的產業、地域特點,形成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科創載體打造,最終是要吸引千軍萬馬的科技型企業進來,除了物理空間的優化,還需要好的科創軟環境,其中少不了依托龍頭企業營造更好的生態環境。一些新城在規劃伊始就同步推進產業布局與龍頭企業布局,不僅有產業規劃,也有產能安排。“比如長安創新未來城在規劃之初就把光電產業的龍頭企業放在里面,這與無錫做廣做深工業激光產業的要求是契合的。”無錫惠山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陳黎晴介紹,未來城的光電產業園規劃了兩塊業態布局:一塊以全球排名第二的航天科工集團銳科激光為龍頭,依托其將產能轉移到園區,帶動工業激光光電子產業的發展;第二塊由變格新材和臺灣友達、緯創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合資公司已在啟動ESG環保平板光電新項目。“園區待建的10萬平方米廠房載體,參數全部要符合銳科激光、變格新材這些龍頭企業新上項目的要求。”
科技創業孵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目前惠山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已達24家。作為開發區“四園兩中心兩基地”中的一大中心,無錫惠山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原來更多承擔的是孵化器的功能,現在向前延伸做眾創空間,向后延伸做加速器、產業園,實現了自身的轉型升級。“圍繞智能制造、石墨烯材料、光電產業等主打產業,中心將提供全周期、全生態賦能的專業運營及企業服務。”陳黎晴表示,未來對眾創空間、樓宇等的績效考核,會以企業稅收、產出等貢獻率來作為新的參考,這將成為評判科創載體能級的新方向。(記者 朱潔)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