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 >
a股交易日改革為30年來首次
2020-06-23 16:37:29   來源:金融界頭條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關于上證指數修改編制規則這個事情,一共有三條,一個是把ST調出去,一個是把科創板以及后面來A股的紅籌股調進來,還有一個是推遲新股納入指數的時間。

我們一個個理:

第一條:被ST的股票,在被ST后的第二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個交易日剔除上證指數,撤銷ST的股票,在撤銷ST后的第二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個交易日納入上證指數。

這個基本沒卵用,203只ST股總市值5000多億,平均一個25億,剔除不剔除對滬指影響不大。而且我比較困惑的是,為什么要等到次月第二個星期五后才剔除,那時候大部分跌幅都已經完成了,對指數的拖累也產生了,再剔除作用不大。

暴走A股:30年來第一次改革!滬指從此告別3000點?

第二條: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的股票,上市3個月后納入指數,不在前10的,上市一年后納入指數。

暴走A股:30年來第一次改革!滬指從此告別3000點?

原來的規則是新股上市第11個交易日納入指數,現在按照市值分成3個月和一年,這一條是真正有用的。A股新股的溢價都很高,大盤股上市3個月后,小盤股上市一年后,泡沫也擠得差不多了,到時候納入指數,就不太會拖累了。

第三條:上交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后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

暴走A股:30年來第一次改革!滬指從此告別3000點?

可能因為我自己眼界的局限性,總覺得現在的科創板太貴了,很多股票現在都是上百倍市盈率,納入滬指短期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長期看的話,科創板代表的畢竟是科技型的新經濟企業,成長性比主板好得多,所以長期對提振滬指有好處。

目前科創板股票總市值1.6萬億,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而且科創板股票的波動率比滬指要大得多,對滬指施加的影響也比較大。至于說紅籌股回A,這個也是一樣的道理。

……

其實滬指10年不漲的最大問題是采取了全體股票+總市值加權的計算方法,而不是像其他成熟指數,采取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計算方法。

打個比方,中國石油從45塊跌到4.3塊,周五總市值還有接近8000億,這么多年來一共蒸發了55000億市值。而貴州茅臺漲了十幾年,總市值也才1.8萬億,也就說,因為中國石油蒸發的市值,需要3個貴州茅臺才能彌補。

暴走A股:30年來第一次改革!滬指從此告別3000點?

但是如果采取自由流通市值加權,中國石油目前的自由流通市值只有650億左右,對指數施加的壓力也只有650億,跌沒了也就那么回事,壓力就小得多。而且因為A股的特殊定位,銀行、鋼鐵、煤炭、基建、石油因為大部分股份都在“國家隊”手里拿著,實際的自由流通市值都很小。比如工商銀行,總市值1.85萬億,但是自由流通市值只有1800億,剩下的基本都是證金、匯金、社保基金、財政部這些國家隊持有,實際上根本不流通。

那既然A股十年不漲的根本原因是沒采取自由流通市值+成分股加權的編制方法,為什么管理層這次不把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剔除出指數,采取成分股加權的計算方法呢,是因為不知道嗎?

我覺得不是。

我認為這和A股的定位有關。大家都知道,A股的地位是2018年毛衣戰之后才被真正提起來的,引導居民儲蓄資金入市也才是今年的事情,在此之前,A股被定義為一個融資場所,而不是投資場所,說難聽點就是“圈錢”,所以讓有巨大資金缺口的銀行、地產、石油、基建等行業公司來A股上市,本身就帶有鮮明的政策目的。

這些股票確實漲不動,拖累指數,也不符合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因為不漲就要剔除出指數,這和設立A股的初衷是相悖的,而且我覺得這也不是交易所這個級別能夠決定的事情。

反正事就是這么個事,我不覺得這次改革會對大盤帶來太多積極的影響,或者說,修改指數的編制規則有點新瓶裝舊酒的意思,即使大盤未來真的漲到10000點,還是有股票創新低,還是有股民不賺錢。

其實很多股票的牛市從2017年就開始了,你股票不漲,不代表別人股票也不漲,關鍵就看每個人的選擇。

滬深指數這周很強勢,滬指這邊借著富時羅素第三次的第二階段擴容,周五創了反彈新高,距離我設定的3000點小目標還有1%左右的距離,月底應該不難完成。創業板全靠醫藥股大哥帶著飛,天天新高,牛逼克拉斯。

目前指數無論是日線還是周線看,都沒什么問題,所以沒必要擔憂意外大跌啥的。不過考慮到下周由于端午節緣故,只有三個交易日,而滬深股通只有周一才開通,所以可能下周行情會相對寡淡一些,周一還好,周二、周三外資休息,內資估計也就劃劃水了。

消息面上,周末又有兩個科技類ETF獲批。之前科技股炒作得太高,科技股ETF發行被管理層按住了,現在開始重新

另外,交易所即將發布科創板50指數,等指數發布了,各大基金公司肯定會搶著發布科創板50ETF基金,輕微利好科創板50成分股吧。不出意外的話,交易所還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推出新的衍生品,比如科創板50股指期貨、科創板50ETF期權,甚至個股期權什么的,未來也會在科創板試點推進,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中興通訊公告說公司只有芯片設計能力,不具有芯片制造能力,沒啥意外,大家心知肚明,我覺得明天股價也不至于大跌。

另外,中芯國際過會,沒有意外。格力電器的經銷商股東合計減持4300萬股,不知道為啥,難道是董小姐做了幾場直播賣貨,經銷商覺得格力要發力做線上,所以用減持來抗議?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最后提醒一下,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之后,4月27日前已經開通創業板的股民,需要重新簽風險揭示書,否則可能權限就木有了。如果你到現在還沒開通創業板,必須滿足“賬戶20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產超過10萬元”以及“24個月的交易經驗”兩個條件,才能開通創業板。我估計很多散戶都達不到。

管理層的意思很明顯,逐步勸退散戶投資股票,引導投資基金這些風險相對低一些的證券品種,這是好事情。

關鍵詞: 改革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