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四收盤走勢分化,納指收漲,標普500指數和道指小幅轉跌,因失業人數激增,新一輪刺激法案談判進展緩慢,令投資者感到擔憂,但疫苗相關利好消息又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恐慌指數VIX漲1.12%,報22.52點。
截至收盤,道指跌69.55點,報29999.26點,跌幅為0.23%;納指漲66.86點,報12405.81點,漲幅為0.54%;標普500指數跌4.72點,報3668.10點,跌幅為0.13%。
知名科技股中蘋果漲1.2%;Facebook跌0.29%;亞馬遜跌0.09%;微軟跌0.6%;谷歌跌0.49%;奈飛漲1.52%。備受期待的愛彼迎周四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首日開盤報146美元,較此前給出的68美元的發行價上漲114.71%,截止收盤上漲112.81%。
特斯拉漲3.74%,盤中一度跌逾5%,摩根大通稱特斯拉股價被嚴重高估,建議低配。蔚來漲2.75%,理想汽車漲1.44%,小鵬汽車跌0.34%。趣頭條股價漲8.16%,回應出售資產的傳言稱,完全子虛烏有。111集團漲4.64%,旗下子公司壹藥網擬科創板IPO。
歐股跌0.44%,英國和歐盟脫歐談判依然存在巨大意見分歧。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04%,日經225指數跌0.23%;韓國KOSPI指數跌0.3%。
美國WTI期貨價格上漲2.8%,報收于每桶46.78美元;國際布倫特油價上漲2.8%,報收于每桶50.25美元,自3月初以來首次突破50美元關口。
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1%,報收于每盎司1837.40美元,再創一周新低。有分析師指出,隨著美國新一輪刺激計劃達成的希望變得渺茫,金價面臨拋售壓力。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激增 企業停工導致更多人失業
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激增,超過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這表明為遏制大流行病而實施的更大規模企業停工措施正在導致新的失業浪潮。
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5日的一周,各州常規福利計劃之下的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13.7萬人,總數達到85.3萬人,預期72.5萬人。在未經調整的基礎上,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了近22.9萬人。
此前的一周包括感恩節,而數據在假期前后往往不穩定。在截至11月28日的一周,持續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了23萬人,至576萬人。
美國新一輪刺激計劃談判進展緩慢 但佩洛西和姆努欽持樂觀態度
美國議員在新冠疫情紓困妥協方案上仍未能解決圍繞企業免責保護、州和地方政府援助問題的僵局,不過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和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對達成協議表達了樂觀情緒。
佩洛西周三表示:“我們會以某種方式完成它。” 姆努欽對記者說:“我謹慎希望我們能有所收獲。”
即便如此,在這兩個主要障礙上缺乏折衷方案引發了一個疑問,那就是這個兩黨計劃能否為達成協議、進而可以在未來一周形成立法提供一條前進的道路。
主要黨派領袖之間的爭執仍在繼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指責佩洛西和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故意阻礙進程,而民主黨人對此予以回擊。
兩黨的方案大綱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最初的9080億美元提案的框架,加入了金額和一些特定項目。
輝瑞新冠疫苗獲加拿大批準 將于下周開始接種
在人均協議采購劑量超過其他任何地方的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批準了輝瑞和BioNTech SE新冠疫苗的使用。這是加拿大批準的首支新冠疫苗。
“加拿大衛生部確定輝瑞-BioNTech疫苗符合該部門對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的嚴格要求。”衛生部在周三發布的聲明中稱。
一天前,英國成為全球首個啟動疫苗接種的國家。輝瑞疫苗獲準使用,為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啟動接種鋪平了道路。該國已有超過12,800人死于新冠感染。
特魯多于上月表示,該國大多數人口應該能不晚于明年9月接種疫苗。加拿大政府在一份文件中稱,預計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疫苗接種。
經濟數據及解讀:
美國截至12月5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為85.3萬人,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為72.5萬人,而前值為71.2萬人。
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給美國勞動力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非農就業人數在10月份增加61萬人后,11月份僅增加了24.5萬人。這種困境在未經調整的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上進一步反映了出來,上周總計達947,504人,比此前一周增加了31.9%。美國勞工部表示,季節性因素造成了12.9%的增長。
就業網站Glassdoor的高級經濟學家Daniel Zhao表示:“最近的這種激增表明,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不僅停滯不前,而且還在積極惡化。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激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仍高于‘大衰退’高峰期附近的水平。”
美國11月未經季節調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1.2%,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為1.1%,而前月為1.2%。美國11月未經季節調整的核心CPI年率1.6%,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為1.5%,而前月為1.6%。
食品價格在11月份下跌了0.1%,而能源價格則上漲了0.4%,主要由于電力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抵消了汽油價格下跌0.4%的影響。美國一些地區的房價出現了上漲,而機票價格、服裝成本、汽車保險以及酒店和汽車旅館房間的價格都在上漲。與此同時,二手車和卡車、醫療保健服務和新車的價格在11月則有所下降。
經濟學家預計,在未來幾個月時間里,美國的通貨膨脹將保持在可控范圍內,直到疫苗普及,消費者對購物或參與其他公共活動更有信心時為止。PNC金融服務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格斯·福徹(Gus Fucher)表示:“短期內通脹將保持在低位。盡管由于需求改善和供應緊張,部分商品的價格正在上漲,但在酒店、航空公司和能源等行業的許多經濟領域,仍舊存在大量的過剩產能。”
美國11月聯邦政府預算赤字為1453億美元,相比之下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為2000億美元,而此前一個月為2841億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上一個預算年度,美國聯邦政府的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主要由于受到國會今年春天通過的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的影響。經濟衰退導致數百萬人失業,這意味著稅收收入下降。目前,美國國會正在討論另一項可能總計近1萬億美元的紓困方案,這將增加今年的赤字。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如果不考慮進一步的救濟措施,今年的赤字總額將達到1.8萬億美元,并直到2030年都將保持在每年1萬億美元以上。
美聯儲周四公布報告稱,第三季度美國家庭的凈資產增加3.8萬億美元,或3.2%,至123.5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受抵押貸款推動,家庭債務以5.6%的年率增長。未來幾周,數百萬美國人可能會失去失業保險,而穩定的失業人數表明,人們在秋季可能已經動用了可用的現金余額來支付開支。但至少截至9月底,在失業工人和小企業的第一輪與大流行相關的福利開始到期的時期,美國家庭總體上保持住了自己的財富。
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報告稱,截至12月4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減少910億立方英尺(約合26億立方米),降幅超出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780億立方英尺(約合22億立方米),相比之下五年平均值為減少610億立方英尺(約合17億立方米)。
美聯儲相關動態:
荷蘭合作銀行的資深美國分析師菲利普·馬雷(Philip Marey)表示,如果經濟數據惡化且沒有財政政策因應的話,那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可能會利用其資產購買計劃來提供額外的貨幣刺激,該委員會可能會決定通過前瞻指引表明一段較長時間的資產購置。不過,如果該委員會認為情況比較迫切,那么它可能會加快資產購買速度,或者將購債重心轉向到期期限更長的債券。
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創始人、有“債券大王”之稱的杰夫-岡拉克(Jeff Gundlach)近日指出,雖然美國通貨膨脹率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達到低谷,但美聯儲的超級寬松政策和洪水猛獸般的“貨幣海嘯”將刺激美國整體通脹率,預計2021年通脹率將維持在2.25%-2.4%區間,之后也將繼續在高位,而不是美聯儲自己和一些經濟學家所預測的那樣在到達2%目標位后會很快下降。
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古根海姆(Guggenheim)則在近日接受采訪時罕見地聲稱,即使美聯儲不會執行負利率政策,但市場也可能接過任務并推動利率破零,原因是有數據顯示,截止12月,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大部分主權國債扣除通脹后,真實利率均為負值,甚至美國聯邦基金期貨的市場數據也在最近再次開始顯示,從明年5月開始,美國的實際利率可能會跌至略低于零區間。
已被提名為美國財政部長的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也在近日表示,美聯儲已經對不斷惡化的金融和經濟形勢已經做出了積極的反應,零利率會保持很多年,負利率也不是不可能,是早晚的事。
美股后市將走向何方?
美國合眾銀行財富管理公司的首席股票策略師桑德文表示:“很明顯,市場震蕩正在迫近。雖然病毒解決方案即將問世,但疫情的持續時間及其影響仍不得而知,我們不知道經濟會以多快的速度改善。此外,任何可能出臺的刺激計劃也仍存在不確定性,而圍繞這一點的不確定性是導致市場波動的原因之一。”
Stifel機構股票策略主管巴里·班尼斯特(Barry Bannister)表示,展望未來,2021年經濟復蘇可能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指出,國會的行動是為支持經濟而作出的更大努力的關鍵組成部分,歸根結底美聯儲和國會想要的以及市場需要的,是一場自我維持的復蘇,但這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他說道:“天沒有塌下來,但有一些烏云,各大指數顯示出疲態跡象。”
安德森資本管理公司(Andersen Capital Management)的創始人彼得·安德森(Peter Andersen)表示:“我仍然認為,有可能會出現某種意外。我非常謹慎,因為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回答。我希望,我們在12月能有一個順利的結束。”但安德森看好美股長期前景,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渡過近期的的一些逆風,那么“我認為2021年將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復蘇年份之一,我們已經看到消費者的巨大需求。”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