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要實現能源獨立、科技自立自強,科學家首先要自立自強。科學家的創新就是打破常規、突破非常規、創建新常規。”12月10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第十屆研究生科學精神與學風建設月”名家講壇暨“經緯論壇·求實之路”舉辦,講座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首席能源戰略研究科學家鄒才能,為大學生作題為“碳中和下能源大勢與新石油人初心使命”的報告。
“從大山里到石油大學、從常規到非常規、從非常規到新能源、從學術到能源戰略……這些轉型與思考,培養著‘非常規’思想,開啟了顛覆性思維。”回憶起這條“非常規”研究與成長之路,鄒才能表示,世界油氣工業正在從常規向非常規進行新跨越,中國是全球產油大國和產氣大國,我們更需要創新常規與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和技術。面對能源轉型大勢與國家雙碳目標,他認為,從創立理論認識到引領戰略發展、培養專業人才,再到建立國家標準、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播新理念與新理論,始終離不開科學家精神的指引。
碳中和是大戰略、大硬仗,更是大機遇、大貢獻。鄒才能提出,要加快我國氫能工業、地熱工業、儲能工業、二氧化碳工業等全產業鏈顛覆性技術突破,推動能源產業與消費結構革命性轉型,保障國家能源獨立自主與碳中和目標實現。鄒才能希望同學們要擔當作為,“資源有限、創新無限、能源無限!能源領域的青年,應在碳中和與能源轉型大勢中,做能源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做綠色低碳轉型的開創者、做盡心盡善盡美的追求者。”鄒才能表示,“常規人,要有非常規思想、超常規力量;要盡心初心、拼命使命,才能不負此生。”
現場互動環節氣氛熱烈,鄒才能院士耐心地解答了學生們的提問,“沒有夢想就沒有遠方,沒有創新就沒有希望,沒有理論就沒有方向,沒有技術就沒有力量。”他表示研究生要規劃好人生“五個一工程”,即確立一個好夢想、研究一個好前沿、用好每一小時、加入一個好社團、選擇一個好愛好,要從學術研究領域的“之一”“第一”做到“唯一”“之父”。
“鄒才能院士的講座讓我心潮澎湃,在新能源與‘碳中和’大背景下,更要堅守‘為祖國獻石油、保障能源安全’的初心使命,以實際行動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努力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本研一體化(油氣地學類)2019級學生王瑞豐激動地表示。(記者 丁一 通訊員 袁姝雨)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