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2年,杭州進入“地鐵時代”,差不多就是從那時開始,站在天橋上向東望去,慶春路兩旁高樓的背后,開始陸續出現一幢幢新的摩天大樓,錢江新城崛起了,它的目標不僅是杭州的城市新中心,還將大力發展以金融業為主導的高端服務業,打造杭州金融新中心。
漸漸地,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的區域性總部以及大量的金融機構入駐錢江新城,其中就有不少是從慶春路搬遷而來。
到了2015年初,橫貫錢江新城的地鐵4號線開通,王娟琳也調至錢江新城工作,看到4號線越來越擁擠的列車,她感嘆:“在地鐵通達的錢江新城上班我都不用開車了,慶春路沒有地鐵,總覺得不太方便。”
王娟琳說出了慶春路的痛點:快速交通網絡未能便捷通達,以及物業老舊導致商辦功能吸引力下降。
綜合戴德梁行、克而瑞等平臺數據,2016年初,錢江新城寫字樓的日租金均價已追平慶春路沿線,約為3.5元/平方米,去年底錢江新城的日租金均價已達到約5.5元/平方米,而慶春路沿線的均價甚至有小幅下降。
浙江經貿研究院導師何琳娜分析,作為杭州兩大城市核心區的錢江新城已發展成熟,相較于慶春路,錢江新城的城市能級、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和物業設施都有很強的優勢,加上金融服務業也是錢江新城的主力產業,與慶春路功能重疊,這一定會動搖“杭州華爾街”的地位。
就連把慶春路當作老朋友的金建雯也說:“可能現在錢江新城的富春路,更像‘杭州華爾街’,銀行一家接著一家,高樓大廈也很氣派,我們常去散散步。”
而早在多年前,金建雯的家就已經搬到了錢江新城附近。
新杭州人: 這里的不少店老家縣城也有 但慶春路的輝煌沒聽說過
如今的慶春路,盡管還懸掛著一塊塊金融機構的招牌,但“杭州華爾街”的名頭早已被遺忘。
工作日的中午時段,在慶春路浙大一院門口的路段,我們看到,幾百米的路段上開了十多家奶茶飲品店,既有時下頗受年輕人歡迎的一點點、茶百道等品牌,也有曉麟家等杭州老牌奶茶品牌,部分店鋪點單需要等15分鐘以上,肯德基、杭幫面館、脆皮五花肉等快餐店鋪也都坐滿了人。
在馬市街口經營奶茶店的市民朱玉寧說:“現在奶茶、快餐是慶春路上比較賺錢的店。現在慶春路上的商務消費需求沒有以前那么多了,幾家大醫院還是在的。很多來杭州看病或辦事的人,消費需求可能沒有金融機構的白領們那么高,但拉動了中低端的消費需求。幾家醫院門口的小店生意都不錯。”
剛買了一份脆皮五花肉的四川大邑人趙晨光說:“我們縣城的很多店這里也有,這個脆皮五花肉過年時在老家吃過,味道不錯,現在回杭州看到也有,就來吃吃看。”
對于慶春路曾經“杭州華爾街”的輝煌,他毫不知情:“完全沒聽說過,銀行不是哪兒都有?”
讓愛逛街的人回到慶春路
或會讓昔日華爾街煥發別樣精彩
浙江經貿研究院導師何琳娜認為,這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過去杭州城市規模不大,慶春路集中了多重城市功能,如今杭州已不是單中心城市,城市功能分散至不同的區域,這是一個好現象,可以為市中心‘減負’,讓城市發展更均衡,錢江新城、濱江、未來科技城等區域可以各司其職,發揮出各自的產業集聚效應,有利于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
對于慶春路的未來,何琳娜舉了成都的老金融中心騾馬市的例子:“和慶春路一樣,這是形成于上世紀90年代的金融區,很多金融機構搬離之后,成都計劃在這里恢復摩訶池等歷史景觀,結合地鐵站進行TOD一體設計,在老金融區成為能重現歷史,可游可逛,并提升商業辦公環境的城市中心區。”
在她看來,臨近商業核心區的慶春路,先天條件更好,有著充足的人流和很多大開間商業門面,適合打造中端化的街道商業,與武林、湖濱商圈形成品牌梯度,用集聚效應提振市中心的商業氛圍,部分設計規劃老舊的物業則可引入wework等時下流行的辦公方式進行改造,吸引商貿類企業入駐,填補金融機構撤出后的空白。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師林哲涵,提了一個新角度:“過去,慶春路過于強調路面交通屬性,弱化了街道的商業氛圍。”
他把目光放在了慶春路的西段,那里有很多支小路,具有舒適步行潛力,以及較大提升空間。
他提出,未來,慶春路可以重新整理沿線物業,嘗試引入太古等善于商業打造的地產項目,優化步行體驗,串聯湖濱步行街、武林路,讓市中心的兩大商業街借助慶春路形成聯動效應,讓人流動線更為流暢舒適。
“讓愛逛街的人回到慶春路,也許會讓昔日‘華爾街’煥發別樣的精彩。”他說。(記者 黃煜軒 通訊員 王君芳 王佳)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