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金融 >
銀行理財子接連發布《致投資者信》,呼吁投資者理性看待凈值波動,堅定看好后期市場
2022-03-17 09:55:03   來源:資本邦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3月17日,3月16日,在金融委為資本市場定調以及一行兩會接續發聲之后,A股、港股迎來強勢反彈。而在此之前,受股債兩市近期持續低迷影響,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開年之后遭遇“大考”,不少理財產品出現凈值回撤,據廣發證券統計,截至3月11日,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30%的產品在近3個月出現回撤,單只產品的最大回撤達44.87%。

近期,中國銀協在315當日發布《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而包括中農工建交等在內的十余家理財子在公眾號也紛紛發布致投資者信,把脈市場,呼吁投資者堅定信心,以良好心態面對短期產品的凈值波動。

內外部市場震蕩占主因

對于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回撤等問題,建信理財3月15日發布的文章分析稱,今年以來,黑天鵝頻出。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對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帶來一定影響。市場調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歐美央行鷹派信號不斷強化,美債收益率持續快速上行,全球股市迎來調整;二是俄烏沖突持續升級,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升,引發滯脹擔憂,避險情緒濃厚;三是新冠疫情再度擾動,市場對國內經濟的擔憂有所加大。

工銀理財分析稱:近期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出現回撤,主要是受到國內外股票和債券市場共振調整的影響。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外權益市場波動加大,股票市場短期經歷較大調整,債券市場收益率也在低位震蕩后上行接近20BP,債券資產估值相應出現回調。此輪調整的原因還有國際環境變化和突發事件帶來的外生沖擊。

中郵理財投研團隊則分別從債券市場以及權益市場所身處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分別進行了細致解讀:

權益市場方面,中郵理財認為,外部環境:第一,美聯儲加速taper、首次加息提前、縮表進度加快造成全球流動性超預期“退潮”,美股、中概股和恒生指數持續下跌,美債利率上行,對A股形成壓力。第二,俄烏地緣沖突突發,擾動全球金融市場,投資風險偏好整體快速下行,風險資產暴跌,黃金、美元、美債逆市上行,對A股形成拖累。第三,俄烏戰爭突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股市場的整體情緒。

內部環境:第一,國內無風險收益率上行,對A股特別是兩高板塊形成估值調整壓力。第二,2022年一季度仍是上市公司盈利底部區間,1月業績預告披露,部分企業盈利增速不及預期。

而在債券市場外部環境上:第一,俄烏戰爭突發,對世界經濟造成沖擊。俄羅斯作為能源大國被制裁,導致全球能源、農產品、有色金屬價格持續升高,短期內對我國產生一定的通脹壓力。第二,地緣政治沖突刺激市場避險情緒,推升避險資產和大宗商品持續上漲,導致債市調整。

內部環境:第一,2021年債牛的主要邏輯在于從上半年“穩貨幣+緊信用”向下半年“基本面+寬貨幣”轉換,流動性充裕+基本面轉弱決定了全年利率下行的基礎。第二,2022年宏觀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寬貨幣+寬信用+穩增長成為主邏輯,在全年5.5%的增長目標下,以基建和地產為代表的寬信用將帶動增長前低后高,相應地,收益率也將逐步抬升。第三,1月以降息、LPR壓縮等為代表的貨幣政策前置與寬信用形成時間差,助推收益率短期快速下行。第四,春節前央行連續大規模OMO(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呵護流動性平穩跨年。第五,2月以專項債超量發行、1月社融超預期投放以及全國范圍內房地產政策的明顯放松,表明本輪寬信用過程正在加速上行。

與此同時,除受市場環境變化外,農銀理財也提到了產品估值法調整所帶來的影響。農銀理財表示,按照監管要求,已將非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估值法由攤余成本法改為市值法。以市值法披露的產品凈值,能夠更加真實反映產品運作情況,但也導致產品在市場大幅波動時,產品凈值的調整更加明顯。

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加強投資者教育

昨日,在金融委召開會議之后,一行兩會也同步發聲。其中,銀保監會進一步明確表示,要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長期投資理念,開展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

此外,銀保監會還提到,要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保險機構發行組合類產品。要及時回應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穩定市場預期。

據了解,在315當日,中國銀協發布的《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就曾指出,要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正確認識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基本原則,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

此外,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15日在“理財知識進萬家”的啟動儀式上還進一步表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產品收益會隨市場行情變化存在著一些波動。投資者應客觀看待凈值波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產品、做好風險管控。

與此同時,關于市場長期走勢,權益市場投資以及投資者教育工作,在近期理財子發布的致投資者信中也有明確表示。

例如,對于未來市場的長期表示,工銀理財表示,在市場經歷短期調整之后,從資產配置和股債性價比來看,A股的長期配置價值更加凸顯,固收資產依然能夠貢獻相對穩定的票息收益,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建信理財指出,經過3個月的調整,當前A股各大寬基指數估值均顯著回落,超過三分之二的行業處于近十年估值較低水平,A股市場性價比逐漸顯現。后期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強和流動性環境的改善,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逐步明朗化,股價將領先于經濟出現向上拐點。

權益市場方面,浦銀理財認為,自年初以來的回調使得權益市場的長期投資性價比日益凸顯;此外,盡管近期市場調整幅度較大,但價格總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的,因此上市公司的業績仍然是權益市場衡量的基準因素。從上市公司近期發布的年報預告來看,許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仍然非常可觀。

中郵理財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大,雖然外部環境趨于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權益市場伴隨大幅調整投資價值已經開始顯現,當前可能正是進行積極布局權益市場的時機。

而對于投資者而言,中銀理財在3月16日發布文章《市場頻繁波動,想要心態穩,先看這一篇》還提到,在市場波動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容易出現心態不穩定是很正常的,但建議投資者要思考幾個問題:目前市場大環境如何、持有這個產品多長時間,理財產品的管理人長期歷史業績如何。文章還指出,作為投資者,要摒棄市場波動“噪音”,以良好心態面對短期產品的凈值波動。

關鍵詞: 銀行理財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