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山市的一家電子廠設立了“媽媽崗”車間,引發了多方關注。在這個車間里,員工全部是帶娃的媽媽。“媽媽崗”每天的工作時長和其他崗位無異,也是8小時,不過可以實行彈性工作制,可以隨時請假,媽媽們可以利用中午或者下午下班后的時間,把未完成的工時補上。這不但讓本地不少全職媽媽實現了再就業,還能讓她們兼顧工作和家庭。從更深層次上來看,這個崗位之所以引起多方關注,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原有的用人規則,讓職場中的弱勢群體得到了照顧。
在滿眼“35歲職業門檻”“女性就業弱勢”等新聞中,“媽媽崗”的出現可謂是讓人眼前一亮。在以往以效率為第一要務的語境下,年輕力壯、不婚不育、不帶孩子的“工具人”成為職場香餑餑;但凡年紀稍大、生產力稍弱的,就會成為求職場上的“棄子”。如今,“媽媽崗”的出現,就是重新定義“職業美德”的契機。
“媽媽崗”的設置,不僅惠利了職場弱勢群體,更是對制造業企業的一種“拯救”。如今,中國人口出生率多年處于下降趨勢,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勞動人口的減少和老齡化的加劇,同時更多的勞動力更傾向于加入到以互聯網經濟為主導的新業態中,制造業人員匱乏的局面逐漸形成。而通過創造滿足特殊條件人群的就業條件,可以釋放更多的社會人力資源,對于制造業來說,這樣的調整可謂是明智之舉。
當下雖然只是制造業設置了“媽媽崗”,但相信在大環境的驅使下,會有更多行業的更多崗位出現“媽媽崗”,筑起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基礎,讓大家不再擔心會因生育失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能降低大家對生育的抵觸,從更長遠的戰略布局上來說,也具有重大意義。(記者吳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