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民幣匯率來說,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是過去12年來“表現最強勁”的一個季度。6月末到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累計上漲了3.71%。如果從5月28日算起,則人民幣在不到5個月時間里累計升值了6.31%。 如果跟股票相比,這個漲幅不算什么。但對于匯率來說,這是非常大、非常明顯的漲幅。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周K線,可以看出最近美元的跌幅非常凌厲,可以兌換的人民幣不斷減少。
最近人民幣升值非常明顯。那么問題來了:人民幣為什么突然變得如此強勁?美國不是在打壓中國嗎?一些人不是在“看淡”人民幣資產嗎?人民幣匯率的強勢表現還將持續到什么時候?這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人民幣跟美元的匯率歷史,這有利于我們理解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人民幣是1948年12月誕生的,1955年3月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同時實施了幣值改革。第一套人民幣誕生在國內戰爭、抗美援朝期間,當時存在比較嚴重的通脹。 從1950年代到1971年,人民幣的匯率一直穩定在2.46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1972年以后,人民幣開始升值,到1980年為1.498兌換1美元。
很顯然,這個時期人民幣的匯率是顯著高估的。高估的好處是,中國進口商品會比較便宜。但缺點也是明顯的,一個是人家不愿意賣給你東西,同時也不太愿意買你的東西。所以,那是一個外匯非常珍貴的時代。能創匯的企業,常常受到國家的表彰。國家有限的外匯,要么來自出口獨門的資源、工藝品,要么來自僑匯。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要跟世界做生意了,高度扭曲的匯率開始逐步回歸常態。下面是1980年到1994年人民幣(跟美元)的匯率走勢:
在這個期間,中國一度實施了匯率雙軌制。也就是說,除了高估的官方匯率,還有調劑匯率。所謂調劑匯率,是允許創匯企業私下轉讓一些外匯,而不是全部按照官方匯率、低價賣給國家。這樣做,是為調動企業出口的積極性。
上圖:1980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圖。其實在匯率雙軌制的時代,還存在民間的黑市匯率,這樣就構成了人民幣的“3個價格”。有能力按照官方匯率拿到外匯的企業和個人,就可以利用差價發財,這就是所謂的“套匯”。 1994年1月1日,中國實施了一步到位式的匯改,把3種外匯價格合并,人民幣匯率一下子貶值了40%以上——從5.762元人民幣換1美元,一夜之間變成了8.618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美國也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把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1994年以后,人民幣緩慢小幅升值,并在1998年到2004年長期穩定在8.27左右。 2005年7月21日,由于中國存在巨大貿易順差,感受到普遍的國際壓力,所以實施了新一輪匯改。 如果說1994年1月1日的匯改(大幅貶值),解決了匯率雙軌制和3種價格的問題,開啟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新時代,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增長。那么2005年的這次匯改,則開啟了人民幣緩慢升值的時代。到2013年末、2014年初,人民幣匯率逼近6。升值的結果,讓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在逼近4萬億美元的時候見頂,由此引發了人民幣發行方式的巨大變革——從外匯占款,轉變為“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主要是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 從1994年1月到2014年6月,因為外匯蜂擁進入中國、通過“外匯占款”超發的人民幣,被通過高額的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凍結起來,直到現在才逐步釋放完畢。
6.1左右的匯率,顯然無法持久。隨后,人民幣開始適度貶值。這期間,因為2015年的“大牛市——大股災——大救市”,超發了萬億級別的人民幣,引發了2015年的“811匯改”,人民幣連續3天每天貶值超過1000個基點。 隨后,人民幣匯率跟中美貿易戰糾纏在一起,匯率一度逼近7.2。這期間又發生了“526匯改”(2017年),央行宣布給人民幣匯率加入“逆周期因子”。 通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知道:人民幣適度貶值,可以刺激出口、增加貿易順差,但會引起貿易伙伴的反彈;人民幣適度升值,會刺激進口、降低順差,但可以平衡跟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
最近一個時期,人民幣匯率表現強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美國疫情一直沒有受控,美聯儲印鈔力度非常大,政府紓困措施也不斷出臺。美元多了,自然就貶值。 第二,中國控制疫情比較得力,經濟全面重啟,2020年可能成為G20里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這有利于讓人民幣保持強勢。 第三,疫情爆發后,中國沒有像歐美日那樣大力度印鈔,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最近又回落到了11%以內,跟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27.7%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印鈔比較少,相對于其他貨幣有所升值,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通過保持強勢的匯率,可以增加中國的進口,降低貿易順差,跟主要貿易伙伴的摩擦將減少。2020年非常特殊:一方面,它是美國的大選年,中美戰略博弈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如果局面繼續惡化對誰都不利。通過強勢匯率和中美貿易協定,減少中美貿易不平衡,有利于給中美矛盾降溫;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都不景氣,強勢人民幣下,中國進口將增加,有利于支撐全球經濟復蘇,這有利于制止“逆全球化”的趨勢。
最近有兩件事,說明官方樂見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第一,主要國有大行最近都針對小額外幣存款實施了降息,也就是說不鼓勵你現在換外幣;第二,央行節前在香港發行了新的人民幣央行票據,減少離岸市場做空人民幣的彈藥。
美國大選還有不到1個月就要投票了,這個意思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總之,我們可以把當前人民幣的強勢理解為兩點: 第一,中國成功遏制了疫情,重啟了經濟,避免了大水漫灌,有條件讓人民幣匯率強勢; 第二,強勢人民幣是中國對全球經濟復蘇做貢獻,有利于緩解矛盾,繼續推動全球化、保持中美關系斗而不破。 當然,這也打臉了“人民幣崩潰論”。此前,當人民幣匯率逼近7.2的時候,有些悲觀的人認為人民幣匯率將崩潰。這些人顯然低估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未來人民幣匯率將怎樣走?我的結論還是:人民幣匯率跟中美關系密切關聯。
只要中美斗而不破,貿易協議得到執行,那么人民幣會繼續維持強勢,未來可能重返6.6,甚至6.5。但再往上升值,中國的代價太大,所以幾率不高。 如果貿易協定得不到執行,雙方關系惡化,那么人民幣匯率會再次破7。7.2仍然會是一個重要位置,輕易不會破。因為還要照顧歐洲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 此外,還要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只要我們繼續深化改革,充分釋放民間經濟的活力,再加上有外匯管制,人民幣匯率也貶值不到哪里。 維持穩定的匯率,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新一輪開放,也有利于樹立中國大國的形象。 目前這一波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吸引熱錢流入中國,對股市和樓市都構成利好。但對于制造業,尤其是出口企業來說,則構成了利空。順便說一句,今天港股開市了,恒生指數收盤上漲了1.32%。說明黃金周到目前為止發生的種種事件,對A股的影響是偏正面的。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