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網絡互助又添互聯網公司新玩家,小米數科入局?
2020-05-26 08:44:14   來源:藍鯨財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又一互聯網公司涉足網絡互助領域。近日,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數科”)成立全資子公司北京守望相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守望相助”)。近年來,通過互助形式意圖切入保險市場的互聯網公司不在少數,擴版圖、轉化流量、打造新興利潤點,各有圖謀。

格局漸豐富的同時,網絡互助也面臨監管真空的窘境,如何強化監管,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兩會期間,“網絡互助”成為代表、委員倡議熱詞,譬如加強網絡互助監管頂層設計,創新監管方式,解決問題、清除隱患,把風險關進制度“籠子”里,防止平臺野蠻生長。

網絡互助又添互聯網公司新玩家,小米數科入局?

5月20日,小米數科成立全資子公司守望相助,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金融董事長兼CEO洪鋒。小米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意在進入網絡互助領域,借助數字科技的力量為消費者提供普惠互助保障服務。這也意味著,又一家互聯網公司進軍網絡互助領域。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不少互聯網公司涉足網絡互助。2018年,較先入局的有螞蟻金服的相互寶;2019年,滴滴、蘇寧、美團、360、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也加入戰局,分別發起設立點滴相互、寧互寶、美團互助、360互助、燈火互助等互助計劃;2020年1月,新浪微博聯合壁虎互助,推出新浪互助。

縱觀網絡互助發展變化,國內網絡互助最早起源可追溯于2011年成立的抗癌公社(后改名為“康愛公社”),到2015年,形成了壁虎互助、e互助、康愛公社、夸克聯盟等為代表的“老四家”。至今,互聯網巨頭則紛紛涌入成為新玩家,盡管這些新興平臺目前還處于發展早期,但由于背后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支持,具備海量成員觸達能力和各有特色的生態圈,具有一定發展潛力。

事實上,網絡互助蓬勃發展,離不開旺盛的健康保障需求。近幾年,社會公眾健康保障需求在覺醒,以數據變化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1季度,健康險同比漲幅分別為24.12%、29.7%、21.59%,成為行業增速最快的險種。

但商業健康險覆蓋面仍然相對有限,而網絡互助憑借參與門檻低、可及性強的特點,有助于填補居民健康保障缺口,在醫保和商業保險之外,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支重要補充形式。

如今,相互寶這一大型互助平臺,會員規模超億人;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美團互助會員超過千萬;但多數互聯網公司旗下互助平臺會員人數未超500萬人,寧互寶、燈火互助、新浪互助會員規模不足百萬。

螞蟻集團研究院發布的《網絡互助白皮書(2020年)》預測,未來5年網絡互助行業將迎來加速發展。2019年底,我國網絡互助服務平臺的實際分攤人數為1.5億(去重后),預計2025年網絡互助成員將達到4.5億。

在產品端,針對不同群體實際保障需求,大型互助平臺也開始對互助產品進行豐富細化,從大病互助計劃,新增針對慢性病人群、老年群體的防癌互助計劃,以及綜合意外互助計劃等,形式逐步豐富。

需要警惕的是,當前,網絡互助平臺沒有納入監管范疇,沒有明確監管職責、行業標準,各平臺在商業模式、運營流程、收費標準、業務規模、服務水平等方面有一定差異,自然也存在潛在風險。

加強頂層設計、創新監管方式,給風險上鎖

如何對網絡互助實行監管,成了頭等大事。恰值兩會期間,藍鯨保險關注到,“網絡互助”也成了代表、委員倡議的高頻詞。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分析,網絡互助不屬于慈善法所規范的慈善募捐、慈善捐贈等慈善公益行為,也不是保險法、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定義的保險和相互保險,但其具有一定的商業保險特征,需要加強有關問題的研究,應明確監管職責,采取必要措施,進一步控制風險,并推動法律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指出,網絡互助領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夸大宣傳普遍存在;二是資金池監管存在風險,據其研究統計,前六名網絡互助平臺沉淀的資金超過38億人民幣;三是計提費用的方式有可能損害消費者的權利,“歸根到底是網絡互助監管的頂層設計缺失”。

基于此,張琳也給出了建議,首先,是將網絡互助納入保險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監管,設定規范性的市場運營機制,健全會員準入標準體系和事后評估審查體系,要求互助平臺進行報備,防范逆選擇風險和事后道德風險。做好加入條件的告知,規范宣傳用語,建立專業化核賠機制,配置合理的風控隊伍,完善計提費用等。

其次,建議對資金池行為加以限制。要對資金托管方式給予導向,借鑒網約車、共享單車平臺及其他共享經濟模式治理的經驗,不得設立資金池,資金委托于第三方銀行或商業保險公司監管,加強網絡互助平臺資金安全的保障。

三是,建議成立網絡互助協會。以規范網絡互助從業主體違法違規行為,促進行業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網絡互助的市場參與主體也在尋求行業自律的方法。2020年3月,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發布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這一標準,由螞蟻金服牽頭,聯合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等6家產業、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定制。標準首次提出了網絡互助的“四要一不要”原則:要實名制、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這一標準以相互寶模式為參考,也是目前互助市場唯一可參考的體系化標準。

“如果完全按照現有保險監管模式進行監管,這與普惠金融、民主金融的發展相差甚遠,更與互聯網文化無法契合,網絡互助注定也不會得到快速發展”,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向藍鯨保險介紹稱。

陳輝建議,在明確網絡互助的保險性質、明確銀保監會為網絡互助的監管機構、明確《保險法》中對網絡互助進行規定的基礎之上,還要創新網絡互助監管方式,關鍵是強化網絡互助的契約關系,體現共享、合作、互助理念。

在陳輝看來,目前網絡相互計劃運營整體來看還比較理想,而這一創新模式,也給予經濟更多活性。(藍鯨保險 李丹萍 雷賽蘭)

關鍵詞: 小米數科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