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再度陷入頹勢。經過一個月的震蕩調整,機構普遍樂觀短期底部基本探明,但是資金面一直呈現“入不敷出”的現象。
由于謹慎情緒仍占上風,一直被視為“聰明錢”和“風向標”的北向資金動向也再度獲得較高關注度。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3月份,北向資金凈流入187.11億元,連續第6個月呈現凈流入態勢。其中,滬股通期間凈買入額達到181.22億元,深股通期間凈買入額達到5.88億元。
“國際長線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發展充滿信心。”沃隆創鑫投資基金經理黃界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向資金大部分是全球性資金,其配置是根據國際資本市場變化方向而定并非完全依據A股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北向資金曾出現7次凈賣出行為,除3月29日滬指微漲0.5%以外,其余6次均是在A股出現明顯調整之際,其中4次滬指當日跌幅均超1%。
奶酪基金董事長莊宏東表示,隨著外資占比的提升,外資的定價權在不斷提升,對市場的影響也在提升。
活躍股方面,3月份,43只個股現身滬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活躍股榜單,其中,北向資金期間凈買入23只活躍股。從榜單來看,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萬華化學、通威股份、格力電器、隆基股份、平安銀行、五糧液、京東方A、東方雨虹等10只活躍股3月份北向資金凈買入額居前,貴州茅臺則以62.09億元凈賣出金額滑落至榜單最末,此外,三一重工、立訊精密期間北向資金凈賣出金額也均超過10億元,分別達到11.97億元、11.63億元。
“銀行、保險等受益于經濟復蘇,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長期成長性也不錯,投資性價比突出。”莊宏東進一步告訴記者,大家對銀行比較悲觀,主要是擔心壞賬率提升會侵蝕利潤,目前國有銀行的市凈率在0.7倍-0.8倍之間,明顯低估。況且,隨著M1、M2每年都在增加,銀行的長期成長確定性高。保險去年受到疫情影響,保險銷售隊伍展業困難,居民購買意愿低迷。隨著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保險業務企穩回升,從開門紅數據看,龍頭險企新單保費大幅上揚,同比2019年,新單保費2021年1月-2月有兩位數的增長。考慮到我國保險尚處于起步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發展空間廣闊,從估值來看,當前保險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當前是較好的布局機會。
進一步梳理發現,北向資金3月份重點加倉的10只活躍股,依然是千億元市值以上的藍籌股。與以往不同的是,估值情況也被納入考量范圍,截至3月31日收盤,全部A股最新動態市盈率為21.23倍,上述10只活躍股中有6只低于所屬行業或全部A股的估值水平。
黃界峰表示,由于美債收益率持續高企,壓制資本市場估值水平,疊加未來流動性收緊預期,當前機構資金風險偏好顯著下降,故轉而布局估值低、受益全球經濟復蘇的行業標的。經歷數周調整,當前指數短期下跌空間有限,但部分前期熱門股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高位,需要時間進行消化。但長期來看,國內扎實穩定的經濟基本面及不斷完善優化的資本市場制度將吸引更多長線資金入場,對北向資金依然具有極大吸引力。
持有類似觀點的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的對外開放速度越來越快,制度建設改善明顯,注冊制的全面實施也是指日可待。所以無論從估值上來說,還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未來,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都非常大。(本報記者 吳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