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格林美子公司上市獲得深交所受理 扣非三年累增65%
2021-07-27 08:00:23   來源:長江商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格林美(002340.SZ)自去年開始推進的格林循環上市事宜有了新進展。

7月25日,格林美發布公告顯示,已收到控股子公司江西格林循環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林循環”)的通知,格林循環近日已經向深交所創業板提交上市申請材料,并獲深交所受理。

據了解,格林循環主要從事電子廢棄物拆解、廢塑料改性再生等業務,近幾年又向外拓展廢電路板綜合利用業務。2018年-2020年,公司凈利潤從777.78萬元增長至1.16億元,三年增近14倍,扣非凈利潤從2533.62萬元增至4171.35萬元,三年累計增幅為64.63%。

不過,公司核心業務電子廢棄物拆解對國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基金補貼依賴較為嚴重。2018年-2021年一季度,該基金補貼在格林循環營業收入中份額占比分別為11.80%、23.84%、35.73%、40.24%,份額占比逐年增加。

電子廢棄物拆解量市場份額達9%

資料顯示,格林循環前身為江西格林美資源循環有限公司,是格林美2010年5月出資設立的公司。截至目前,格林美直接持有格林循環61.1163%的股權,是其控股股東。許開華、王敏夫婦合計控制格林美10.9992%股權,是格林美、格林循環的實際控制人。

具體來看,格林循環主要從事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廢塑料改性再生業務、廢電路板綜合利用業務,已形成“電子廢棄物回收拆解-廢塑料再生-金屬再生”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

截至2020年,格林循環在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等省份擁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置資質,是國內少數實現跨省處理電子廢棄物的企業。2020年,格林循環全年申報拆解量達795.25萬臺,占全國拆解總量的9%以上,拆解量排名行業前三。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公告發現,格林循環欲借助IPO募資8.37億元,分別投向年拆解15萬噸報廢“非補貼類”電子電器項目、年循環再生10萬噸改性塑料智能制造項目、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擬分別使用募集資金2.47億元、2.90億元、1.50億元和1.50億元。

分拆上市后,格林美主營業務變為動力電池材料制造與廢舊電池回收等新能源業務,格林循環主營業務為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廢塑料改性再生業務,與上市公司及下屬其他企業不存在開展與格林循環相同業務的情形。

格林循環扣非三年累增65%

細分業務看,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是格林循環的核心業務,為公司貢獻大部分收入。2018年-2020年,格林循環電子廢棄物拆解業務分別收入8.02億元、8.21億元、8.76億元,在公司同期總營收中占比分別為81.46%、74.99%、77.59%,年均復合增速約為4.5%。同期,廢塑料改性再生業務分別收入1.83億元、2.74億元、2.4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約為15.6%。雖然收入占比不高,但收入增速較快。

同時,廢電路板綜合利用相關業務自去年開始貢獻收入,2020年-2021年一季度,廢電路板綜合利用相關業務收入達909.65萬元和1700.68萬元。

在三項業務收入均實現增長的情況下,格林循環在此期間的主營業務收入從9.85億元增長至11.29億元,累計增幅為14.63%。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格林循環部分收入來自國家針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基金補貼,且該補貼在公司收入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2020年,該基金補貼在格林循環營收中份額占比分別為11.80%、23.84%、35.73%,今年一季度再度提升至40.24%。

今年4月1日起,上述基金補貼有所下調。目前來看,格林循環通過廢塑料改性再生及廢電路板綜合利用業務對沖補貼下滑的影響。對此,格林循環在招股書中坦言,若兩項對沖業務不能維持當前的增長趨勢,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影響。

不過,在基金補貼的扶持下,格林循環近幾年的盈利穩步提升。2018年-2020年,格林循環的凈利潤分別為777.78萬元、7542.99萬元和1.16億元,三年凈利潤累計增長13.86倍;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533.62萬元、2751.26萬元和4171.35萬元,三年累計增幅為64.63%。

期間,格林循環的總資產分別為23.31億元、25.83億元、26.48億元,總體保持穩定。(記者曹雪嬌)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