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9月新增信貸放緩 四季度降準預期存分歧
2021-10-14 09:16:5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作者: 杜川

[ 受居民中長期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收縮影響,9月新增信貸明顯放緩。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6萬億元,同比少增2327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 ]

有效信貸需求仍顯不足,9月金融數據出爐不及預期。

10月13日,央行發布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初步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萬億元;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08.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6萬億元,同比少增2327億元。

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展望四季度,影響社融、新增信貸的因素仍是此消彼長,房地產調控,部分制造業企業面臨原材料等經營成本壓力和關鍵零部件問題,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消費需求回暖,帶動信貸需求,國內托底政策有望適度發力,支持內需恢復與跨周期調節,國內支持小微企業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和財政支出有望適度發力,財政支出增加、專項債發行增加,預計四季度新增信貸維持穩定,社融改善。

9月新增信貸明顯放緩

受居民中長期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收縮影響,9月新增信貸明顯放緩。

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6萬億元,同比少增2327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6.3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2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14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619億元。

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9月新增信貸放緩主要受幾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房地產融資環境收緊,部分企業轉向票據融資,同時,9月樓市降溫,居民購房意愿下降拖累房地產銷售,居民長期限貸款下降;二是受能源、工業原材料價格走高、全球物流供給瓶頸、天價運費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轉向觀望。

雖然信貸增速持續下降,但短期貸款持續反彈,中長期貸款增長也開始企穩。

按照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人民銀行將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于后4個月發放,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力度。

“9月釋放有限,預計四季度會有所提速。”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預計。

社融增速有望觸底回升

受去年高基數、貸款、專項債發行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9月社融表現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675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3876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9月社融同比少增,主要由于表內貸款、表外融資、政府債券少增導致,既由于去年基數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

周茂華認為,9月社融雖然同比少增但較往年依然高,社融、新增信貸絕對量并不比正常年份低。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83萬億元,同比多增1400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2531億元,同比少增521億元;委托貸款減少1142億元,同比少減204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23萬億元,同比多減8133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228億元,同比多減7904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43萬億元,同比少1.66萬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42萬億元,同比少2.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142億元,同比多2043億元。

溫彬認為,9月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回落,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欠佳,社融增速繼續回落,處于筑底過程。“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調節,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結構性支持,新增貸款規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將觸底回升。”

M1創新低

9月M2同比增速維持穩定,略好于預期;M1表現放緩,不及預期,并創下20個月以來新低。

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2.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4.4個百分點。

在業內專家看來,M1回落,或與企業需求低迷、地產銷售下降等有關;M2小幅抬升,主因居民和非銀存款支撐,而財政存款同比多減,指向財政支出依然偏慢。

周茂華表示,9月M2同比改善,主要是受居民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抵消了企業和財政存款同比少增影響。9月企業經營活動有所降溫,居民消費和投資偏暖;M1同比增速下滑超預期,很大程度上受企業存款放緩與房地產銷售下滑影響。

“一方面部分實體企業面臨原材料漲價、全球供給和物流瓶頸等壓力,企業貸款和存款需求有所放緩;另一方面,房地產銷售下滑,居民增加儲蓄。”周茂華稱。

降準預期仍存,業內觀點現分歧

一方面,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增速放緩超出預期,另一方面,四季度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到期量較大,由此,市場對降準預期仍然存在。四季度的貨幣政策走向也引發關注。

不過,對于四季度降準,業內現分歧。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提出,要加強與財政、產業、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統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防風險。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認為,在9月社融增速創2013年12月有數據記錄以來新低的背景下,疊加考慮M2同比也處于歷史低位,以及制造業PMI時隔18個月跌至榮枯線之下,短期內央行大概率啟動降準,以提振M2同比以及社融增速,進而托底宏觀經濟。在社融增速創新低的背景下,降準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

“7月降準后銀行業存貸比運行態勢依然沒有明顯改變。部分商業銀行負債增長困難,信貸投放能力受限。為保持信貸平穩增長,支持經濟穩健運行,當下仍有必要再次降準0.5個百分點。”連平說。

但另有觀點指出,貨幣政策目標不具備持續放松的條件。周茂華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復蘇面臨問題較為復雜,僅靠貨幣政策放松難以解決全部問題,目前國內貨幣信貸環境整體仍處于合理區間,預計央行需要進一步觀察,短期降準可能性不大。

此前招商證券(600999,股吧)也指出,如果貨幣政策進一步邊際放松,金融讓利實體和穩定宏觀杠桿率兩大重大政策調控目標將會受到沖擊。從今明兩年的維度來看,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狀態,其間難免有短期擺動。

連平強調,2021年四季度,抑制房價過度上漲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基調不會改變,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靈活,前瞻性和有效性會受到更多關注,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很可能會繼續出現,以保持流動性適度充裕。

關鍵詞: 9月 新增 信貸 放緩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