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1(第三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于深圳召開,民生電商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熊飚在會上表示,“隨著實體經濟數字化進程的深入,資產數字化正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未來”。他表示,民生電商推出的首個糧食產業資產數字化科技平臺——民農云倉,累獲授信近50億元,惠及“三農”產業中小企業超千家。借助民農云倉的運營經驗,首個農業資產數字化領域的行業標準有望近期落地,以推動“三農”行業的數字化進程,服務鄉村振興。
資產數字化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未來
“實體經濟中,越來越多的產業正邁向數字化,相對于產業供應鏈的數字化進程,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短板愈發凸顯,尤其以核心企業信用為依托的產業鏈授信方式急需得到補充”,熊飚表示,以資產數字化為基礎的動產融資,將會是下一階段小微、農業等貸款的主要增長方向。
熊飚指出,實物的流動和交換,才是描述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只有真正的用科技手段,將實體經濟中的實物資產有效識別出來,才能給產業鏈賦能。當然,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的運用,也讓實體產業變得虛實結合,進而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
民農云倉惠及三農產業中小企業超千家
熊飚認為,資產數字化是實物資產的數字孿生,是數字資產的一部分,區別于數字原生的資產。“核心技術的攻關、構建信息共享和糾錯的平臺,以及多種風險對沖主體的協作,是推動供應鏈資產數字化的關鍵”。
熊飚介紹說,民生電商專門設立了聚焦于供應鏈數字化基礎服務的民熙科技,調集集團核心的科技資源,以探索供應鏈資產數字化,在行業上,則選擇了農業作為起點。
2019年底,民熙科技推出國內首個垂直于糧食產業的資產數字化平臺——民農云倉。兩年來,民農云倉已陸續與新希望、東方集團(600811,股吧)、正邦集團等農業龍頭達成合作,成功對接了超200萬噸玉米資產,并拓展到水稻、小麥、高粱等行業。在資金端方面,其已累計獲得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九江銀行、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等數十家銀行授信額度近50億元。這些資金通過科技平臺輸送給玉米行業的上游企業,惠及中小企業超過1000家。
首個農業資產數字化標準將落地
據熊飚透露,民生電商目前正會同中倉協制定全國性玉米可流轉數字倉單的行業標準,其核心內容是規定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玉米倉單中存貨基本要求、倉庫物聯網要求、倉單要求等。
該標準落地后,將成為國內首個可流轉數字倉單的標準,也意味著玉米行業的資產數字化,有了具體可參考的經驗和科技模板。這無疑加快整個產業的資產數字化進程。
“標準是民生電商在玉米供應鏈資產數字化上探索所得經驗的分享,我們期待能有更多類似民農云倉這類的科技平臺產生,也期待能有更多社會資源參與農業供應鏈領域的資產數字化進程,推動金融服務能更好貼合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助力鄉村振興”。 文/碩果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