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一定數量生活必需品,別解讀歪了
商務部網站1日晚發(fā)出《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wěn)價工作的通知》,其中寫道:“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fā)情況的需要。”這句話被有的自媒體捕捉到,并與當前緊張的臺海局勢聯系起來,引導公眾產生這是商務部在為臺海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未雨綢繆的聯想,暗示國家在以這種方式釋放臺海局勢可能突變的信號。
老胡不能不說,這是敏感時期輿論的“放大鏡效應”所致。
在我看來,臺海地區(qū)固然緊張,但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頃刻間就要激發(fā)的絕對緊迫。
我看到的情況是大陸方面發(fā)出的嚴厲警告和不斷強化的軍事斗爭準備已經產生很大程度的戰(zhàn)略威懾效果。
臺美近期小動作不斷,有圍繞大陸所劃紅線附近精心炮制的表演,如美國不得在臺駐軍,它就搞少數美軍人員入臺協訓;美國軍機不得入臺,它就搞軍用運輸機入臺送議員和郵包。
他們一方面受到大陸壓制不敢搞大操作,一方面恐懼于大陸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后發(fā)起武統的預期,不甘心臺海局勢一步步被大陸主導,想繼續(xù)鼓舞島內士氣,以拖以鬧待變。
可以說,臺海問題的戰(zhàn)略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
我不相信國家會在此時通過商務部的一個通知對外釋放民間需要“抓緊備戰(zhàn)”的信號。
在我看來,加強抵御、緩沖季節(jié)性以及災害造成供應緊張的常備能力才是商務部寫下這句話的本意。
最近兩年,新冠疫情反復出現,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率明顯上升,中國應對它們的主要力量靠政府和社會提供,家庭作為防御單位相對較弱。
在一些發(fā)達社會,很多家庭的防災意識很強,房子大一點的家庭都給自己配備小型發(fā)電機,儲存一定量的生活必需品,住在高樓的人家還備有防御火災的逃生繩等。
從長遠看,中國家庭增強自我防護能力也是有必要的。
當前的形勢充滿各種具體挑戰(zhàn),但統攬它的全貌,我們看到又是有序性和可控性都比較強。
新冠疫情四處散發(fā),帶來了工作生活不便和一定的損失,但我們的預期是這波疫情將全面失控,還是動態(tài)清零將再一次上演呢?大多數人相信的顯然是后者。
商務部提醒保供穩(wěn)價,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不意味著那些生活必需品已經供應緊張。
據老胡了解,各地的供應還是很充足的,蔬菜價格也出現了可能迎來一個回落期的跡象,北方有儲存冬季“看家菜”的傳統,趁當前白菜蘿卜等大豐收的時候,能儲存的家庭不妨多買一點,政府在鼓勵這樣的家庭儲備習慣。
輿論總是很敏感,這很正常,我們可以說:不敏感那還叫輿論嗎?然而大家都要有基本判斷力,不要被輕易帶了節(jié)奏。
臺海局勢出現前所未有的緊繃,民進黨當局如果一意孤行,戰(zhàn)爭就是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懲罰臺當局還有很多招沒使出來呢,比如軍機飛越臺灣島,大陸宣布管轄臺灣島之上和周圍空域,等等。
想想兩年前香港局勢吧,當時很多人迫切希望解放軍出兵干預,認為那是唯一辦法,但香港局勢通過國安法頒布形成根本性突破。
大陸收拾民進黨當局,戰(zhàn)爭手段構成強大威懾,圍繞它的準備誰都看到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但是大陸工具箱里還有其他威力強大的手段。
別著急,大家慢慢觀看。
現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是民進黨當局,他們在強作鎮(zhèn)定,他們知道自己走進了死胡同,與大陸的高強度對抗不可持續(xù),前途昏暗。
大陸公眾需要的是不被臺美虛張聲勢的表演所惑。
我們只需扎扎實實加強軍事斗爭準備,同時維護好經濟社會生活的常態(tài)節(jié)奏和繁榮,最終統一無論是一次排山倒海的武統,還是對岸當局因走投無路和平結束割據,都將是歷史安排的一次瓜熟蒂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