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 者丨繳翼飛
編 輯丨李博
圖源丨圖蟲
隨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于11月2日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準書,《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達到生效門檻。
根據東盟秘書處發布的通知,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國開始生效。
協議生效后,意味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將極大增加地區經貿政策的穩定性,優化投資預期,提振生產和消費信心,擴大東亞經濟圈的影響力,與歐洲、北美經濟圈呈“三足鼎立之勢”。
在RCEP實施“漸進式”零關稅政策的影響下,中國近30%的出口都可以實現零關稅待遇,同時可以使中國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藥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將為成員國出口帶來高速增長
RCEP由東盟于2012年發起,歷時8年談判,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協定。此后,協定將給成員國之間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
簽署該協定的成員國包括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
從締約各方國內批準程序方面看,RCEP進展順利。成員國此前商定,RCEP在至少六個東盟國家和至少三個非東盟國家批準后的60天生效。早在今年3月,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余本林便透露,RCEP所有成員國均已表示將在年底前批準該協定。截至11月3日,已有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國完成核準。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RCEP達到協定生效門檻之后,其余五國也會盡快爭取完成核準。
對于中途退出的印度,白明表示,15個成員國已在協定中做出了特殊安排,以便印度可以重返RCEP,但在短期內,允許初始成員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加入,可能性并不大。
“RCEP由東盟發起,非東盟成員國均與其簽有雙邊自貿協定,算是數個‘10+1’的整合版,彼此都有著較好的合作歷史與協議基礎。”白明說。
聯合國貿發會議研究報告表明,到2025年,RCEP將給15個成員國帶來10%以上的出口增長。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測算顯示,到2030年RCEP成員國國民收入合計將增長1860億美元,年出口總額預計額外增長5190億美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RCEP新增了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之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協定一經生效,各成員國之間就會按協定規定立即降稅,履行服務投資開放承諾,執行協定各領域的規則。
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相比北美和歐洲經濟圈,東亞經濟圈影響力有限,而RCEP的生效意味著東盟能夠與中日韓等國合作形成一個新的局面,提升東亞經濟圈的影響力,讓三大經濟圈呈“三足鼎立之勢”,更具有平衡性。
在浙江大學國家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陸菁看來,日本可能是區域經濟一體化最大的贏家,中日或者中日韓經濟一體化的整體促進效應最大。
此前,日本政府評估,RCEP將促進日本GDP增長2.7%,RCEP巨大的市場開放和規則方面的承諾將會推動所有成員國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RCEP生效對日本GDP的增長促進作用要比CPTPP更高,企業都看得到中日降關稅的好處,所以日本動作也很快,是第三個核準通過的國家。”
陸菁指出,東北亞三國首次出現在同一個自由貿易區協定中,助推形成中日韓產業鏈小循環。通過相互投資與技術協作,中日韓之間的貿易會側重于以集成電路、汽車等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鏈以及差異化產品貿易網絡。
近三成出口享“零關稅”待遇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此前介紹,2020年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出口規模達到7007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7%;中國從RCEP貿易伙伴的進口額去年達7779億美元,占總進口的37.8%。RCEP生效后,中國和自貿伙伴的貿易額占全部貿易額的比重將從27%提升到35%左右。
陸菁指出,RCEP實施“漸進式”零關稅政策將顯著降低產品價格,中國對RCEP其他簽約國關稅90%左右削減為零,加權關稅水平將下降至0.99%~2.22%之間,這意味著RCEP生效后中國近30%的出口都可以實現零關稅待遇,同時可以使中國企業可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藥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在白明看來,實施“原產地累積規則”是RCEP的一個重要突破,能有效抵消CPTPP原產地規則約束對我國出口企業的負面沖擊,大幅降低各成員國享受貨物零關稅的門檻,使跨國公司在布局產業鏈安排時具有更大的靈活自主性。
原產地累積規則是指在確定貨物的原產地資格時,使用RCEP其他成員國的材料也可被視為該產品生產國的原產材料,從而使最終產品更易達到設定的條件,享受優惠關稅。
以汽車制造為例,根據RCEP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在中國制造的汽車,如果使用了日本原產的發動機,澳大利亞原產的輪胎以及東盟6個成員國的車輪轂,均可視為中國原產材料進行累積,如果增加值達到標準,就可在出口到RCEP成員國時,享受協定優惠關稅政策。
“以前原產地價值含量比核定標準少1%都不能享受關稅減免待遇,但以后可能幾個成員國一起湊一湊就越過這個門檻了。”白明說。
走向更高水平的制度性開放
在陸菁看來,推動制度性開放才是中國加入RCEP的真正意義所在,通過對高標準經貿規則進行壓力測試,落地實施高標準RCEP規則,能夠形成適應更高開放標準的新一代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通過RCEP重構中國對外經濟貿易規則,也能夠為未來參與其他自貿談判夯實基礎。”陸菁說。
除了RCEP外,中國還分別于9月16日和11月1日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趙萍表示,從RCEP到CPTPP再到DEPA,證明了中國正在以實際行動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未來還將推動更多的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RCEP的成員國中,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和越南也同時是CPTPP的成員國。
陸菁指出,中國如何履行RCEP規則是CPTPP成員國觀察中國是否有誠意有能力進入下一階段談判的關鍵。
她認為,RCEP規則水平是基于WTO多邊貿易體系規則,未納入國有企業改革、環保和勞動等議題,CPTPP雖然是TPP的“降維版”,但規則水平遠高于RCEP,在諸多貿易弱相關議題方面,談判將持續相當長時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教授周念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和RCEP、CPTPP代表著更全面、覆蓋所有貿易領域的規則制定不同,DEPA代表著更有專業性的貿易協定方向,相比前兩者的電子商務章節,DEPA的規則創新程度和水平深度都是最高的。
“在很多層面上,中國加入DEPA與加入RCEP、CPTPP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可能DEPA成員方少一點,未來面臨的沖擊小一點,達到相應的標準是一個不斷攀高的過程。”
周念利表示,DEPA由新加坡主導締結,內容設計與新加坡本身的數字經濟產業背景密切相關,也和中國的利益訴求有更多的契合點。中國及早加入這一系列協定,可以爭取更多的協議商定空間,也是在嘗試走歐美規則之外的第三條道路,尋求打破規則壟斷的突破點。
本期編輯 陳思 實習生 彭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