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共同富裕 教育先行 “興才計劃”助力萬名學子獲高等教育機會
2021-11-08 07:38:4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當今中國社會,每個家庭、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付出程度可謂前所未有,教育之于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與此同時,教育也被認為是一個人人生發展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幾乎決定了后來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正因為如此,“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幾乎是全社會的共識,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社會各界反復呼吁的。而在當前共同富裕再次被提出的時代背景下,公平教育的理念則更加凸顯出了其重要性。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2021年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上表示,著名金融投資家巴菲特說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無論從國家、家庭還是個人的角度來分析,教育投資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事實上,金融行業一直以來就從各個角度承擔著各類社會使命,比如支持鄉村振興、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等。而在實踐支持“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上得起學”方面,有些金融機構走得更遠,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下稱“興業消費金融”)就有著頗為深入的研究和投入,其實踐和做法或許值得業內借鑒參考。

新時代的共同富裕:保障所有人獲得基本能力

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目標的強調,意味著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重點和目標更加注重人的發展、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物質資本的積累、資源的分配、經濟總量的增長。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劉尚希對此解讀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個體之間的能力和貧富差距是一種發展中永恒的現象,在任何社會條件下都不可能完全消除,但通過個人努力,個體的境況是可以改變的,或能夠縮小與他人之間的差距。然而,當這種差距的性質轉變為一個群體性現象時,就很難再通過個人努力去改變。同工同酬、同城待遇以及起點平等、機會平等也就成為一種奢望。

劉尚希還指出,近年來,我國通過各種政策和財政投入大大改善了落后地區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消除了絕對貧困,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勞動技能偏低、缺乏子女教育機會仍是橫亙在真正致富和共同富裕面前的鴻溝。

共同富裕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保障所有人獲得基本能力。教育公平正是起點平等、機會平等最為重要和集中的體現。這不僅僅是教育領域的任務,更是整個社會的重點任務之一,金融服務行業亦責無旁貸。

郭樹清就指出,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有幾點需要金融界共同研究。其一,支助鄉村教育。其二,服務“新市民”。其三,發展職業教育。其四,支持服務“雙減”。

“興才計劃”已支持3萬多個大學生家庭

中國已經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對優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2020年6月,在原有銀教合作基礎上,福建省教育廳和持牌機構興業消費金融聯合推出了高等教育貸款產品“興才計劃”,作為國家助學貸款的補充。

時至今日,這一產品已讓眾多家庭受益。

葉先生與妻子離異,一人獨自撫養女兒,家中有患病的母親需要照顧,平時在工地做散工,收入不穩定。女兒被福建某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但一年兩萬多的學費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座大山。考慮到父親工作過于辛苦,葉同學便想放棄學業,外出打工賺錢。但葉先生覺得再苦再累也要供養女兒上大學。一次偶然機會,葉先生接觸到了“興才計劃”,感到產品設計十分符合自己的需要,便立刻申請。“申請第二天貸款就到賬了,孩子可以好好讀書,我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類似的案例在興才計劃的用戶中反復出現,對這些家庭而言,興才計劃的出現可謂“雪中送炭”。據了解,自2020年6月推出以來,“興才計劃”已幫助超過3萬個大學生家庭渡過難關,順利入學。其中農村戶籍占比65%。除此之外,“興才計劃”還為學習成績、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表現突出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提供獎學金,為家庭經濟困難或突發臨時性困難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提供助學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年6月,興業消費金融聯合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建設的“興才勵志成長基地”正式啟動,該基地以金融扶困、人文扶志、教育扶智為工作理念,以培訓、實踐和就業為基本路徑,為大學生打造涵蓋勤工助學、技能培訓、職業素養、勞動意識培養和就業競爭力提升的公益性服務平臺。今年已累計為大學生學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近500個。

“基地的建立啟動,是興業消費金融‘興才計劃’一攬子教育合作方案的重要內容,是助力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體現。”興業消費金融董事長鄭海清說,相信在各方的支持與努力下,基地能在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成才、就業上發揮積極作用。

消費金融公司如何承擔社會責任

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作為特許經營行業,有其特殊屬性,這也決定了其在承擔社會使命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多方考量、平衡。消費金融機構也需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切實鉆研消費金融客群的真正訴求,提供恰如其分的金融產品。

興業消費金融作為一家正規持牌機構,在相關方面也有諸多探索,集中體現在,對貸款產品設計上的全面和長期考慮,在社會性、公益性和商業化金融所要求的效益和安全方面尋找最佳平衡點和結合點,同時在引導理性消費觀方面也有所建設。

比如,在產品設計上,“興才計劃”高等教育貸款產品由家長申請,用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最高額度20萬,學生在校期間及畢業后五年內只需還息,且貸款期限長達20年,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家庭也可以申請“興才計劃”高等教育貸款。一系列科學的產品設計在滿足家庭教育剛需費用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使用體驗,增強了貸款的可把握性、可持續性,科學地實現了消費金融助力國家人才振興。

今年6月,為倡導合理信貸消費,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興才計劃”首度推出“90天無條件退貸”服務。據了解,這是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目前已推出的無條件退貸政策中周期最長的,這無疑為引領行業健康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嘗試。

當前市場形成的一種共識是,消費金融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負責任的創新理念。不能只顧企業自身利益,創新要以社會利益優先為基礎,實現社會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效結合、使得公共利益最大化。對此,興業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繼續堅守初心,做好“以人民為中心,以客戶為本”,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發展。

(作者:方海平 編輯:周鵬峰)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