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王涵等:10月出口保持韌性,生產類外需基礎將繼續支撐
2021-11-08 15:07:49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11月8日電 題:《王涵等:10月出口保持韌性,生產類外需基礎將繼續支撐》

作者王涵(興業證券(601377,股吧)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賈瀟君(興業證券資深宏觀經濟分析師) 王笑笑(興業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10月,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7.1%,低于前值28.1%;進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20.6%,高于前值17.6%;貿易順差由前值667.6億美元擴大至845.4億美元。我們對此點評如下:

出口:10月出口增速保持韌性,海外恢復拉動是基本盤,同時漲價支撐持續

2021年10月出口繼續超市場預期。為什么在2020年下半年出口高基數影響下,2021年下半年以來出口持續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漲價的影響。2021年6月以來,價格因素對出口的貢獻逐漸上臺階。據興業證券統計,10月價格因素對出口增速的貢獻為82.66%,雖然較9月90.71%的水平有所回落,但依舊處于較高水平。從出口量價指數層面看,也體現出數量指數下行、價格指數上行的特征。當前出口受價格支撐明顯。

第二,海外生產恢復的拉動。2021年以來,美歐生產持續恢復,拉動中國生產類(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韌性維持,成為出口的重要支撐。

第三,中國在全球供應鏈、貿易鏈中的重要性。疫情以來,美歐在生產恢復進程中,對中國機電、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持續不斷,反映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貿易鏈中的重要一環,這也是中國出口的基本盤。

進口:10月進口小幅走強,能源進口擴大是主要影響因素

10月,進口同比增速小幅上升。據興業證券統計,從大宗商品進口量價同比貢獻看,數量貢獻繼續為負,已經連續6個月處于負值區間;價格貢獻較9月繼續回落,但回落幅度較9月有所減小。從細分商品進口看,10月變化較為明顯的是能源產品的進口,煤炭進口量價齊升趨勢加劇,說明國內在通過擴大進口對沖煤炭供給約束;原油進口量跌價升趨勢擴大,或主要受原油漲價影響。

此外,10月需要關注的變化是,除了煤炭進口在擴量,銅、鋼、原油的進口同比下滑趨勢較9月均有所緩解,大宗商品進口壓力沒有繼續惡化。

展望:全球供應鏈恢復進程中,生產類出口是基本盤,漲價因素是額外變量

2021年以來,出口在經歷疫情后的沖高進入回落階段后,我們通過對全球供應鏈恢復進程以及中國出口動態的跟蹤研究發現,中國外需邏輯先后發生從“海外防疫”到“美國財政刺激”再到“全球供應鏈恢復”的變化,也在持續強調全球產業鏈復蘇或將帶動全球貿易恢復,考慮到中國參與全球產業、貿易鏈條程度已深,中國出口有生產類外需基礎支撐,后續這一邏輯將繼續是中國出口韌性的基本支撐。

在此背景下,另外需要關注的因素是,當前美歐都面臨供應鏈問題的約束,從而引起漲價并帶來通脹壓力,在中國出口有海外生產類需求基本支撐背景下,漲價或會成為影響中國出口讀數的額外因素,這需要特別關注。(中新經緯APP)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