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警惕新能源市場過熱風險
2021-11-09 07:37:45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毛可馨

據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中國鋰電磷酸鐵鋰材料產量約14.3萬噸。

而時隔不足一年,一眾分析人士已給出預判,到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需求將突破200萬噸。

磷酸鐵鋰是鋰電池上游的一種材料,受益于電動車景氣度而快速增長,又憑借較高的性價比獲得追捧,在未來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幾何倍增長的市場空間。磷酸鐵鋰在短短一年內吸引眾多傳統化工行業巨頭涉足,化工企業甚至希冀以此為突破口,切入新能源賽道。

復合肥企業搞電池材料也好,水泥企業搞光伏電站也罷,都只是目前資本逐夢“新能源”的縮影。

近年來,無論是宏觀層面全球范圍新一輪能源革命的必然趨勢,還是微觀層面以汽車為代表的行業產成品迭代,都已促使工業、制造業領域的“新能源改革”蔚然成風。

一方面,“新能源”三個字作為趨勢的代表,已成為資本的寵兒,投資的熱土。另一方面,在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大方針下,傳統工業企業必然面臨轉型,勢不可擋。

新能源未來的發展空間毋庸置疑,但扎堆布局的同時,也要注意有節有度。

需要看到,這兩年風光無兩的光伏行業,此前也一度因產能過剩而步入低谷,龍頭企業債臺高筑。磷酸鐵鋰眼下正是火熱,但僅在一年前還深陷行業低谷期,因需求不足而利潤微薄。磷酸鐵鋰市場空間似乎一夜飛升的同時,行業產能布局速度也在空前提升,市場競合一觸即發。行業的周期性特點值得產業鏈時刻警惕。

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價格,也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

雖然當前新能源產業鏈上眾多商品價格處于高點,企業盈利水平可觀,但可以預判,隨著市場熱度高漲,搶食者紛至沓來,紅利的可持續時長將快速縮減。此前屬于小眾、精細化工的鋰電材料將來會躍升至大宗商品的行列,到那時考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控制成本的能力,這也提示價格不可能長期處于高位,行業降本的需求意味著當前20%甚至30%的毛利率水平只能是階段性的。

當前尚未入局者,切忌盲目進入,成為追浪逐風的犧牲品。而已做為局中人,更需研判形勢,權衡自身產業優勢,以技術和實力壓減成本,才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