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路透社:SK海力士在華引入EUV光刻機遭美國阻撓
2021-11-22 09:08:18   來源:觀察者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原標題:路透社:SK海力士在華引入EUV光刻機遭美國阻撓

[文/觀察者網 呂棟]

在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設備扮演著關鍵角色。現在,為防止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入中國,美國甚至連盟友的企業都不開綠燈。

當地時間11月18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韓國企業SK海力士無錫工廠的升級改造計劃面臨危險,因為美國官員不允許阿斯麥EUV(極紫外光刻機)進入中國大陸,SK海力士原本希望通過該設備提高存儲芯片的生產效率。

觀察者網就此事聯系了阿斯麥,對方表示:沒有進一步的信息可以提供,該公司也不評論單個客戶的具體事務;SK海力士方面沒有回應觀察者網的置評要求。

就在同一天,阿斯麥首席財務官羅杰·達森(Roger Dassen)表示,該公司預計其產品在中國的需求依然強勁,2021年銷售額將達到約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4億元)。他同時稱,如果美國進一步限制該公司對華出售光刻機,這些需求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地區。

路透社報道截圖

據路透社援引的三位知情人士稱,SK海力士計劃在無錫升級一個存儲芯片量產設施,該過程需要用到EUV光刻機。美國過去曾表示反對,理由是將這類先進工具運至中國大陸可能被用于強化中國的軍事力量。

但無錫這家工廠對全球電子行業至關重要,因為其生產SK海力士約半數的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DRAM),占全球總量的15%。任何重大變化都可能對全球內存市場產生影響。市場分析公司IDC稱,僅2021年,全球內存市場的需求就將增長19%。

2021年三季度,SK海力士占據全球DRAM市場27.2%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TrendForce集邦咨詢

一位白宮高級官員拒絕評論美方官員是否會允許SK海力士將EUV光刻機帶到中國。

但這位官員向路透社聲稱,拜登政府仍然專注于防止中國利用美國和盟國的技術來發展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這將會助力中國軍事現代化。

今年7月,SK海力士宣布,已開始在韓國使用EUV光刻機量產基于1a納米級工藝的8G LPDDR4移動DRAM芯片,與第三代1znm內存芯片相比,1a技術在相同的晶圓面積下,生產的芯片數量可以增加25%。

一位了解SK海力士在中國運營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隨著兩到三年后新型芯片在SK海力士的生產中占據更大份額,該公司將需要EUV光刻機來控制其成本并加速生產。

路透社報道稱,SK海力士內部的擔憂以前沒有被披露過。如果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內得不到解決,SK海力士可能會在與頭號內存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和美國美光等對手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目前,韓國三星電子也在西安運營著半導體存儲芯片工廠,但由于產品是NAND型閃存,目前尚不需要EUV設備。這是因為在NAND領域,業內企業圍繞使存儲元件縱向疊加的“三維技術”展開競爭,即使沒有將半導體電路線寬縮小至極限的“微細化”所需的EUV光刻機,也能夠量產尖端產品。

阿斯麥NXE3400型EUV光刻機 圖片來源:ASML官網

據兩位知情人士稱,EUV光刻機的問題在SK海力士內部引起了足夠的關注,首席執行官李錫熙(Lee Seok-hee)在7月訪美時向美國官員提出了這個問題。

SK海力士方面不予置評。但該公司補充稱,其根據各種市場環境靈活運作,正在盡最大努力應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沒有問題。

路透社援引的阿斯麥一位發言人稱,該公司遵守所有的出口管制法律,并將其視為政府確保國家安全的“有效工具”。但該公司同時補充稱,過度使用出口管制“可能會影響到滿足半導體需求增長所需的產能”。

這位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廣泛使用出口管制可能會加劇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由于對汽車等其他行業的溢出效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主要關切。

分析人士稱,美國官員可能會認為SK海力士將EUV光刻機引入中國大陸的嘗試,與中國大陸公司此前的類似努力沒有任何區別。

美國半導體產業調查公司VLSIresearch的首席執行官丹·赫奇索(Dan Hutcheson)聲稱,不管誰把EUV光刻機引入中國大陸,都會讓中國大陸具備這種生產能力。“一旦它到了那里,你不知道它之后會去哪里”。

在路透社曝出上述消息同日,阿斯麥首席財務官羅杰·達森(Roger Dassen)表示,該公司預計其產品在中國大陸的需求依然強勁,2021年銷售額將達到約20億歐元,收入主要來自邏輯芯片和內存芯片客戶。

“至于明年,我預期數字不會大幅增長,但預計這樣的數字水平會維持下去,所以明年的銷售也是相當強勁的。”羅杰·達森表示,該公司認為2022年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將達到類似2021年的水平。

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臺灣超越韓國成為阿斯麥最大市場,占比為46%,環比增長10個百分點;韓國為阿斯麥第二大市場,占比為33%,環比下滑6個百分點;中國大陸和美國并列第三大市場,占比均為10%,其中中國大陸的占比環比下滑7個百分點,美國的占比環比提升4個百分點;日本為第四大市場,占比為1%。

阿斯麥2021年三季度財報截圖

在提到美國政策界關于是否應進一步限制對華光刻機銷售的討論時,達森說這不會立即影響阿斯麥。“如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中國大陸方面出現了什么情況,比如說更嚴格的監管。。。很可能這些需求會轉移到其他地區。”他說。

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阿斯麥確實沒有近憂,但不意味著沒有遠慮。

一方面是中國大陸的自主研發。今年4月,阿斯麥CEO溫彼得坦言,出口關注只會加快中國自主研發的速度。“如果你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將中國市場拒之門外,這將迫使他們爭取技術主權(tech sovereignty),就其真正的技術主權而言……在15年的時間里,他們自己將能夠做出所有的這些東西,而且他們的市場(針對歐洲供應商的市場)將徹底消失。”

另一方面,阿斯麥也擔心其最大的兩個出貨地——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地緣政治危機。幾乎在每年的財報中,該公司都會有以下相關風險提示: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