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竺稼:全球供應鏈重塑或需要10年到20年
2021-11-27 21:10:21   來源:財經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從成本為主變成了以安全可控為主,疫情使得很多國家對供應鏈產生了新的思考,這些問題都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11月27日,貝恩投資私募股權(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竺稼在“《財經》(博客,微博)年會2022: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貝恩投資私募股權(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竺稼

面對挑戰,如何繼續保持中國在全球制造業、全球供應鏈當中的地位?

竺稼談到,首先中國要提高競爭力,在可能失去原有優勢的情況下,做到通過新技術的使用提高效率,而且降低成本非常重要;第二,積極參與并主導全球供應鏈的重塑,全球供應鏈的重塑或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中國的企業應積極參與其中;第三,一定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要主動退出高能耗、低技術、多勞動力、少創新的行業,積極參與到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工業機器人、AI的企業;最后從企業、產業、國家來講,要有制造能力的彈性和韌性,怎樣取得?竺稼表示,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式。

以下為發言實錄:

竺稼:謝謝大家,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參加《財經》的討論,也很高興聽到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受益很多。我想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看一看最近這些年全球經濟的變化,以及供應鏈的變化。

過去的40年里面,經濟全球化有了很大的發展,冷戰以后帶來的政治的緩和,使得經濟發展得到了優先的考慮,很多多邊的貿易組織,比如WTO,制定了游戲規則,促進了貿易的全球化,使得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過去40年,可以說是全球化的一個黃金時代。

另外,相對穩定低廉的能源價格也促進了商品,包括原材料和工業制成品的全球流動。中國加入WTO對全球貿易、全球制造業、全球供應鏈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影響,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有充足的優質的勞動力和其他的生產要素。我們有快速改進的基礎設施,有非常有力的政策和非常有執行力的政府部門一起的努力,這些使得中國在全球的制造業、全球供應鏈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004年中國的工業產值占全球制造業產值的8.7%,那一年美國占比是22.3%,到2019年,15年之后,中國的占比達到了28.7%,而美國占比降到了16.8%。實際上2019年中國的占比幾乎相當于美國、日本、德國占比的總和,所以中國的發展、中國的貢獻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這當中,作為投資人,作為貝恩資本,我們在全球各地投資了很多工業制造業企業,很多企業都跟我們說,中國或者是他們最大的機會,或者是他們最大的挑戰。在貝恩資本投資的企業當中,有很多企業都積極參與了在中國的投資,我們投資的企業當中在中國,比如電子、機械、汽車零部件、化工、消費品等等,多個領域都有我們投資的企業在中國有制造基地和工廠,有中國的制造基地給這些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競爭優勢。

但是近年來,以前看到的正面的積極的情況產生了一些變化,遇到了挑戰。剛才幾位嘉賓也都提到了,經濟全球化似乎在倒退,制造業的全球化似乎在走向區域化、本土化,供應鏈的集中似乎在變得多元,變得分散,中國的某些優勢,現在看來已經不能再持續使我們擴大在中國全球制造業上的市場份額,里面的原因很多,比如過去我們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在今后就不能再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助力,我們勞動力的總數已經達到了峰值,今后可能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環境,過去我們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環境作為代價,中國有世界上75%的鋼鐵的產能,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從巴西進口鐵礦,到中國來生產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鋼鐵,在環境上對中國的壓力是巨大的。

第二,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剛才的嘉賓也提到,我們在兩邊受到擠壓,一方面有一些比我們后發展的國家,像越南等等在學習中國的經驗,采用很多中國在發展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來發展他們的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競爭的壓力。另外一方面,歐美日這些國家能夠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所以在很多方面開始對中國進行限制,比如在市場準入上進行限制,在競爭上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疫情也使得很多國家對于供應鏈安全產生了新的思考,從成本為主的思考,變成了以安全可控為主的思考,這些問題都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我們有一個企業本來在中國生產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美國,在疫情下碰到的問題,一方面運輸的價格大幅度提高,集裝箱現在運輸的成本有些時候達到了5倍甚至5倍以上的提高。關稅使得我們本來的價格優勢也失去了。在運輸當中所發生的不可控的因素,使得我們跟客戶的承諾往往沒辦法得到實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被迫到墨西哥,甚至到美國本土,尋找新的制造基地。

這些問題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接下來中國應該如何繼續發展?如何繼續保持中國在全球制造業、全球供應鏈當中的地位?我提出下面幾點想法:

第一,中國要提高競爭力。本來經濟的全球化就是一個比較優勢的充分體現,我們在今后可能會失去原有的某些比較優勢,比如價格、成本優勢的情況下,怎么樣能夠創造出新的比較優勢,怎么樣做到常創新,通過新技術的使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中國在各個產業里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我們要積極參與并主導全球供應鏈的重塑。我們自己的分析認為,全球供應鏈的重塑會是一個長時間的趨勢,這個過程很可能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需要8萬億到10萬億美元新的投資,這當中對中國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的企業應該積極參與到這個當中。

以蘋果為例,我們在中國投了一家參與蘋果產業鏈的企業,給蘋果生產玻璃屏。我們發現蘋果作為一家產品公司,作為一家服務公司,產業鏈遍布全球,在很大程度上蘋果的成功是它遍布全球的供應鏈的成功,得益于它在全世界各地的企業。今后中國想辦法如何得益于別的國家的制造,我們能夠參與,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

第三,我們一定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要有戰略眼光,要著重發展領先的,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效益的,要主動退出高能耗、低技術、多勞動力、少創新的行業,而積極參與到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工業機器人、AI的企業。

第四,從企業、產業、國家來講,要有制造能力的彈性和韌性,彈性和韌性怎么樣取得?我覺得還是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式取得。

在今后巨大的變數情況下,在美國、歐洲這些國家,越來越多地把我們當作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地對我們從合作到競爭,甚至在很多時候采用一些對抗的方式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能夠堅持全球化,堅持市場經濟,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些,也能夠使得中國制造在全世界占據主導的地位。

謝謝大家!

關鍵詞: 供應鏈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