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南京、福州之后,全國第三個,中西部第一個由國家批復的都市圈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在上周五正式獲批(掛網),建設定位為: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規劃全文于本周一正式公布。
2019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關于培育和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出臺,標志著我國城鎮化發展正式進入都市圈時代。
也可以說,都市圈自此成為城鎮化和城市競爭的主戰場。
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位的成都,在城鎮化上半場的成績有目共睹。
在都市圈時代,以成都為中心城市的成都都市圈,又將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
規劃提供了一份具體的參考。
01
GDP突破3.3萬億,人口3000萬左右
規劃中成都都市圈的范圍有兩個。
一是,實際范圍:
成都市,德陽市旌陽區、什邡市、廣漢 市、中江縣,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青神縣,資陽市雁江 區、樂至縣,面積 2. 64 萬平方公里,2020 年末常住人口約 2761 萬 人。
二是,規劃范圍:
拓展到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全域,總面積 3. 31 萬平 方公里,2020 年末常住人口約 2966 萬人。
目標是:
到2025 年,成都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 3萬億元,城鄉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 75% ,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 分工協作、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簡單概括,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即成都,加上德陽、眉山、資陽,這四座城市的GDP將突破3.3萬億,人口也應該達到3000萬量級。
這個GDP規模,略低于目前北京的經濟總量,人口差不多比肩目前的重慶。
根據2020年數據,目前四座城市的GDP為22352億,也就是說從2021到2025年的五年時間里,成都都市圈的GDP將增加一萬億左右。
這是目標,也是發展潛力。
02
支持三級醫院和高校落戶德陽、眉山、資陽
具體分工,成都是要強化作為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德陽、眉山、資陽則要發揮比較優勢,并在都市圈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這里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確實針對的是成都都市圈的實際情況。
截至到2020年,成都GDP為17000億,德陽2000億級,眉山千億級,資陽不到一千億,成都都市圈內城市發育的梯隊特征非常明顯。
其中,成都要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
推進中心城區瘦身健體, 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業、專業市場等功能和設施,引導優質公共服 務資源向周邊輻射延伸,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
也就是說,未來包括德陽、眉山、資陽在內的非中心區,將承接成都中心城區的一些疏解資源和產業轉移。
除此之外,規劃里提到的四個版塊值得關注:
高標準建設四川天府新區、 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西部( 成都) 科學城。
成都的目標是要打造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
這也基本是成渝雙圈規劃中對成都的定位。
德陽、眉山、資陽,則是要完善宜居宜業功能。
關于與成都的關系,規劃中提到:
立足各自發展基礎,主動動承接成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共享成都發展環境、發展資源和發展平臺,逐步增強人口和經濟集聚能力。
具體措施包括:
支持三級醫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區在三市布局,增加醫療教育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顯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宜居宜業水平。
這方面可以說是都市圈建設給三市帶來的看得見的利好。
事實上,一些行動已經開始。比如,今年1月,四川大學眉山校區項目就在眉山舉行了簽約儀式。
此外,規劃還提出支持在蓉高等院校到德陽、眉山、資陽建設現代產業學院。
德眉資也有望共享成都的中小學資源:
統籌教育資源跨市配置,有效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構建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聯盟,優化成德眉資 4 市中小學布局,鼓勵成都優質中小學校與德眉資合作辦學。
03
七個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試點,打造“兩軸” “ 三帶”
三座城市分別與成都的合作點是:
推動德陽強化與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協作,充分發揮現代物流、職業教育優勢。
推動眉山充分利用四川天府新區平臺資源,顯著提升創新成果轉化、商貿物流和休閑度假功能。
推動資陽與成都東部新區聯動發展,積極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打造臨空經濟高地、先進制造基地和生態文化江城。
此外,還提到增強縣城(縣級市)承載能力;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這預示著都市圈內,一些縣城和小城鎮也將迎來大利好。
比如,規劃提到,支持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按同等城市標準配置教育醫療資源,支持有條件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七個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試點地區:
支持彭州—什邡、青白江—廣漢、金堂—中江、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和眉山片區、蒲江—丹棱、新津—彭山、簡陽—雁江—樂至等區域開展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試點,推動其他交界地帶融合發展。
空間布局上,規劃明確是要構建“兩軸”打造“ 三帶”。
兩軸:成渝發展主軸;成德眉發展軸。
三帶: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
04
構建軌道交通一小時通勤圈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要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這方面主要就是指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
同時,開工建設成都東站、眉山、資陽等城市候機樓。
也就是說,未來眉山、資陽前往成都坐飛機可以在城市直接候機了。
二是鐵路方面,要優化成都主樞紐“三主三輔”客站布局,完善“1+1+17”三級物流節點網絡。
其中,三個主站為成都站、成都東站、十陵站;三個輔站為天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
這意味著,位于龍泉的十陵站,未來地位將比肩成都站和成都東站,這對龍泉來說無疑是極大利好。
此外,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主要目標是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 郊) 鐵路和城市軌 道交通“四網融合”,構建軌道交通一小時通勤圈。
具體包括,加快建設成都至資陽市域( 郊) 鐵路,規劃建設成都至德陽、成都至眉山等成都都市圈市域( 郊) 鐵路,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
雖然目前一般地級市的獲批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已經越來越難,但因為被納入了都市圈,德陽、眉山、資陽都可以在事實上成為“通地鐵”的城市。
05
布局國家大宗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交易所,爭取承辦更多外交活動
科技創新方面,要高水平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
這部分,興隆湖被重點點名:
突出興隆湖周邊等重點區域創新布局,積極整合優勢領域科研力量,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參與建設國家實驗室,聚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研究基地集群。
幾大需要重點攻關的技術是:
航空航天、精準醫學、軌道交通、先進核能、集成電路、 網絡安全、北斗導航。
高標準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包括的具體產業是:
5G 通信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網絡安全、區塊鏈、新藥研發、電子信息。
在引進大學、科研機構成為眾多城市共同選擇的今天,成都都市圈也提出要 大力引進科研院所,支持大院大所通過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等方式加強協作,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
產業方面,還包括培育高能級制造業生態圈。
比如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主要是:
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 高端軟件等細分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和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整合航空與燃機、 軌道交通、能源裝備、節能環保、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等領域優 勢資源,提高裝備設計、制造和集成能力,實現智能化、數字化、成 套化生產,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車聯網,以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為主攻方向,建設高水平汽車產業集群。
現代服務業方面,包括支持成都開展共建“一帶一路” 金融服務,以打造西部財富管理中心為重要抓手,助推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對外開放方面,有兩點比較吸引關注:布局國家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所,爭取成都承辦更多主場外交活動。
06
幾點感想
一:短板還很明顯,需要久久為功。
成都都市圈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與成熟都市圈相比,存在中心城市外溢效應不明顯、交通通達深度不夠、產業協作配套不強、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國土空間布局不優等問題。
二:成都作為強省會代表性城市,“虹吸”現象一直備受關注。現在到了都市圈時代,在產業、資源、公共服務等諸多領域,都是時候體現成都的輻射帶動作用了。
三:全國第三、西部第一個獲批,這是國家對成都都市圈的一種肯定和期許,但同時也意味著成都要為中西部地區都市圈的發展承擔起探路者的角色。
在都市圈時代,成都都市圈要像成都在省會城市的比拼中那樣走在前列,得盡快找到新“打法”和新路徑。
四:成都都市圈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狀況也直接關系到雙圈建設質量,而隨著雙圈規劃和成都都市圈規劃先后獲批,成都在雙圈時代的新征程正式開啟。
MORE
往期精選
商務合作、轉載開白聯系:
微信:zmxzyh50(備注身份優先通過)
未經授權請勿擅自復制、轉載
任耀龍律師團隊
為西部城事提供版權及法律服務
區域丨地產丨財經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部城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