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6日電 題:降準符合市場主體所需
作者 溫彬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員 馮柏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員
12月6日,央行發布公告,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本次降準的政策含義。
第一,選擇在當前時點進行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做好跨周期調節。降準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在2021年收官和2022年開局之際,進行降準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平滑經濟增長曲線,不僅有空間,而且有必要,這是做好跨周期調節的應有之意。
第二,此次降準符合市場主體所需,體現了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小企業是穩就業和保民生的關鍵,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所在。在國家系列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近期大宗商品漲價勢頭基本被遏制,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有所緩解,以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代表的經濟景氣度有所回升,但小型企業復蘇基礎仍然不穩固,對進一步的政策支持仍有需求。此次降準便體現了宏觀政策圍繞市場主體需求所展開,是貨幣政策加大對企業紓困的具體體現。
第三,此次降準有助于優化金融體系的資金結構,但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并沒有改變。本次降準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大約釋放長期資金1.2萬億元,為金融機構每年節約資金成本150億元。這不僅直接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而且有助于銀行優化資金結構,提升資金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同時,本次降準不應被解讀為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中國在2020年疫情高峰過后,貨幣政策就逐漸回歸常態,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調節市場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運行,這種流動性調節的常規模式基本形成。本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可用于歸還到期的MLF,減輕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壓力,另一部分資金用于補充中長期資金,有助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本次降準是貨幣政策的常規操作,不改變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
第四,此次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未來還會通過多種形式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近期,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比較明確,削減購債規模已經落地,2022年開始加息幾成定局。中國在此時點進行降準,說明了中國貨幣政策具有充分的獨立性。一方面,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雖然可能對中國產生外溢效應,但中國貨幣政策調節主要依據國內經濟的恢復狀況和市場主體所需,這是促進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另一方面,不宜盲目地對中美貨幣政策操作進行比較,中國經濟先于美國經濟復蘇,經濟周期的不同步決定著貨幣政策也具有差異,不可一概而論。未來,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兼顧內外平衡,繼續利用結構性和直達性政策工具,加大對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爬坡過坎,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