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祝嫣然
20年前“一錘定音”,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20年間,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鍛造自身也惠及世界。
20年風雨兼程,中國已深度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當中,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比重從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促使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20年篳路藍縷,對外開放也倒逼著國內改革。中國從一個相對封閉落后、處于世界經濟體系邊緣的經濟體,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開放、逐步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心的超大型經濟體。
如今,開放中的中國整裝再出發。中國積極參與引領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建立,積極推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的談判,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這一最高水平的國際貿易投資協定,積極參與WTO改革進程。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復關及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總結中國入世經驗時表示:“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如果能抓住一個機遇,他也許可以創造一大筆財富,取得一個很大的勝利,甚至贏得整個時代的大轉折。”
全面履行“入世”承諾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對外開放里程碑 合作共贏新篇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北廳開展。一把木槌、一支簽字筆、一摞議定書、八本白皮書,引人駐足。
WTO的前身是1948年臨時生效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86年7月10日,中國常駐代表團成員錢嘉東把濃縮成340個英文單詞的照會遞交給了關貿總協定,從此中國復關程序正式啟動。這一天是中國15年入世歷程的起點,開始了漫長的“復關”和“入世”談判。
2001年11月10日,中國人第一次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大會的全場焦點。當天18時39分,大會主席、時任卡塔爾財政、經濟和貿易大臣卡邁勒宣布,大會通過中國加入WTO的決定,并敲響木槌。這一刻,凝聚了中國15年復關入世談判的艱苦努力。
入世后的20年來,中國一直都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維護者。我國對法律法規中不符合WTO規則和“入世”承諾的部分內容,堅決予以廢止或修訂,共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同時,逐步健全了貿易促進、貿易救濟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等,推動對外經濟貿易法制化建設。
在降低關稅并削減非關稅壁壘方面,到2005年1月,中國絕大多數關稅削減承諾執行完畢。2015年,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經降至9.8%,關稅約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維持在100%。中國農業大學領軍教授、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春頂撰文表示,如果考慮貿易結構的因素,我國實際的貿易加權平均稅率只有4.4%,已經非常接近發達成員國的水平。
為世界打開機遇之窗
李春頂表示,“入世”后,秉持融入世界、與國際規則和慣例全面接軌、擴大對外開放的定位與方針,中國不斷落實開放承諾和擴大市場準入,外貿發展成績斐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利用外資從2001年的468.8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74億美元。過去2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差不多翻了一番,其中中國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中國貨物進口總額也增長近6倍。中國是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1年上半年,我國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4.6%和12%,均創同期新高。結構更加優化,國際市場更加多元,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成為我主要貿易伙伴,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更加突出。
“中國加入WTO既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常駐WTO代表李成鋼日前在媒體上表示,過去20年,WTO為中國與各國構建利益高度融合的命運共同體提供舞臺,中國也為WTO發展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對外開放倒逼國內改革
入世之初,國人激動而緊張。因為世界市場對我國敞開了大門,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外部需求。但與此同時,外來的商品一定會沖擊我國先有的產業體系,造成一部分產業在競爭中萎縮。當時外界普遍認為入世一定會對我國的產業造成結構性的沖擊。
“我國加入WTO以后,市場擴大效應遠遠大于行業競爭效應。”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對第一財經表示,加入WTO之前普遍擔心的產業大調整并沒有發生,我國不但在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享受了WTO紅利,在電器甚至電子行業也逐漸打開局面。
陳波表示,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應對WTO的挑戰,開始認真地在制造業中實行國有企業“關、停、并、轉”,大幅減少民營企業的進入壁壘,通過優勝劣汰打造了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為我國2001年加入WTO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入世以后的20年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開放舉措,例如擴大市場準入、盡快在全國實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主動降低進口關稅、積極擴大進口、加快服務業開放、擴大利用外資、加快探索自貿試驗區改革進程、及時批復海南探索自貿港建設等,提升了我國的開放水平,在國際產生積極反響。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外商投資領域的立法也開始同步推進。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資法》正式施行。這是一部新時代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性法律,以高質量立法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彰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對外開放腳步不會停止
中國入世20年來,世界與中國的發展變化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面向未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止,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躍生認為,在中國入世20周年之際,中國又面臨著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挑戰,面臨進一步深化開放的迫切需要。當今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國際經貿格局,與中國入世初期相比大變。這種變化主要來自于全球金融危機以后出現的反全球化潮流,孤立主義、保護主義政策,多邊貿易體制碎片化、區域化現象,以及WTO機制和多邊貿易體制本身存在的缺陷與爭議。
當前,WTO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勢在必行。李春頂表示,中國應積極參與WTO改革,一要充分發揮全球經濟治理參與者的職能。積極全面參與WTO各領域談判,未來要實現從規則的遵循者和接受者到共同制定者和捍衛者的重大轉變,代表中國經濟未來高質量發展的立場和利益。二要深入參與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貿易一定程度的失衡是常態,出現問題后通過磋商談判解決,是最好的方法。三要積極發展WTO相關規則。當前WTO已從關稅談判向非關稅開放展開,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延伸,從傳統貿易向數字貿易發展。因而,一些重要規則需要不斷發展,并在發展中擴展到新的領域。
去年11月15日,我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今年又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體現出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決心。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