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中訪網
責編| 吳君
今年2月25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成渝科技創新中心建設。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印發,作為指導當前和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它的“科創”含量十足,“科技”一詞在綱要中出現了55次,“創新”則出現了94次。11月30日,《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重磅推出,“科技”和“創新”也分別出現了61次和111次。幾份重磅文件的共同聚焦,折射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加速崛起。
“一城多園”共建西部科學城
《綱要》指出,成渝地區要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不但要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還要鼓勵大院大所發展孵化器、產業園,推動中國科學院等在雙城經濟圈布局科研平臺。
今年6月,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在成都正式揭牌,標志著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進入了由謀劃布局到全面建設的新階段。目前,西部(成都)科學城已聚集電磁驅動聚變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交叉研究平臺6個,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5個,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國家級科研機構25家,精準落地科技創新基地22個、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54個、科教基礎設施6個。建成西部地區首個百P級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已為450余家用戶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也開始“全面提速”。據《重慶日報》報道,截至10月底,西部(重慶)科學城在建項目超260個,科學城核心區已簽約校地、院地合作項目34個,總投資額318.28億元,項目包含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高端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基地等。到2025年,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區將推進落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或大科學裝置1至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至5個,落地細分賽道的研究院10至20個。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集聚企業200家,其中新藥和醫療器械占比70%以上。到2030年,將涌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西部的生命科學創新中心,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集群企業500家。
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凸顯出成渝兩地在西部科學城建設方面實現了從量到質、從點到面的突破。
兩地科創聯動進一步深化
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是川渝共建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的橋頭堡。巧的是,兩江新區有條路叫“天府路”;天府新區有條路叫“兩江路”。兩條路,拉近了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的距離,彰顯兩地共筑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今年4月,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聯手成立了八大產業聯盟,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科技創新產業聯盟。在兩大國家級新區的推動下,川渝兩地的創新企業、科研院所互動頻繁。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該校在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分別布局了重慶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由上海交通大學地方研究院管理處處長徐兵,同時擔任重慶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的院長一職,還在本校成立上海交通大學川渝研究院。
不僅如此,今年5月,成渝兩地科技部門還共同發布了2021年度“川渝聯合實施”重點研發項目申報通知,明確兩地將分別出資2000萬元,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態環保、現代農業4個領域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川渝科技合作已實現了3萬余名科技專家和14090臺/套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互通共享,其中科技專家高級職稱占比90%以上,院士、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約2000余名,涉及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口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
金融“活水”澆灌企業“創新之花”
今年,川渝兩地共同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科創母基金,金融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更加有力;發起成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技創投協同發展聯盟”,凝聚兩地創新、創業、創投合力;共同舉辦“2021創投成渝?發現金種子”企業選拔活動,為川渝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提供資本市場方案。
12月6日,隨著觀想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A股市場“成都軍團”迎來一個里程碑——成都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家大關,成為全國第10個上市公司總數超過百家的城市。今年成都A股新增上市公司14家,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新增8家。密集上市的背后,是成都通過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方式,開發了科創“投、貸、保、券、貼”等“一攬子”科技金融產品,以滿足企業全鏈式投融資需求。截止今年11月底,“科創投”相關基金累計投資項目184個,累計投資金額22.97億元;“科創貸”已累計為2257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622筆,累計放款總額超147億元。
重慶在科技金融創新方面同樣不逞多讓。10月18日,重慶市企業科創板上市專項工作組成立,力爭到2022年底,有3家以上科技企業實現在科創板上市;到2023年底,有5家以上科技企業實現在科創板上市;到2025年底,全市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10家以上。12月,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重慶有望實現科創板“零的突破”。緊接著,重慶如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準備登陸科創板。
近年來,重慶先后出臺了《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關于發展股權投資促進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關于激勵私募投資基金支持科技創新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創新。以重慶股轉中心為例,中心牽頭建設重慶基金創新服務基地,用基金投資的力量助推重慶的科創企業發展,目前掛牌企業已有680余家。花開兩朵,重慶市金融監管局協同市科技局等部門同樣推出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等改革試點,鼓勵銀行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截至10月底,全市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企業戶數累計達7408家(次),貸款金額累計達126.43億元,引導商業貸款89.0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支持重慶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未來,川渝兩地有望落地新的交易所,這也將進一步推動兩地科創企業資本市場化。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訪網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