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帆
編 輯丨李博
圖 源丨圖蟲
過去一年里,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戶籍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受此影響,城市的引才格局也在悄然生變。
1月10日,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深圳新引進人才22.91萬名,全年接收應屆畢業生9.03萬人。
可供參照的幾組數據是,2020年年初,深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2019年新引進人才28萬人;同樣來自深圳官方的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應屆大學生和各類人才達28.5萬,占比近六成,其中接收應屆畢業生10.8萬人,同比增長7%,連續5年創新高。
對比來看,2021年深圳引進的人才數量、接收應屆畢業生數量出現了小幅下降的趨勢,但這很大程度在預期之中。2021年5月,七普人口數據出爐后,深圳迅速收緊了大學落戶門檻,并調整了落戶補貼,深圳官方也傳遞出了人口有序增加的信號。
2021年6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其中頗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將控制在1900萬。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756萬人,據此推算,在未來大約15年的時間里,深圳的年均人口增量將控制在不足1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由于是人口普查年份,各地公布的人口數據往往是與上一個人口普查年份(2010年)相比,而相對缺乏當年度的數據變化情況,因此,2021年度的人口流動數據將備受關注。
深圳、杭州收緊戶籍政策
2020年7月,深圳出臺樓市調控政策,提出“在深圳落戶滿3年且連續繳納36個月個稅或社保才能購買商品住房”。有深圳本地的經濟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可能將影響一部分大學畢業生落戶深圳的意愿。
2021年5月,深圳進一步直接收緊落戶政策 ,相繼發布《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和《深圳市居住社保積分入戶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將人才落戶的學歷底線要求由大專調整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積分入戶基本年限由5年調整至10年,老人隨遷將子女入深戶時間要求由8年調整為15年等。
5月底,深圳人社局發布公告稱,市、區人力資源部門對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進的人才按原規定受理申請,對9月1日及之后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與此同時,對9月1日及之后新引進入戶并在深圳全職工作的35歲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補貼政策。至此,深圳的戶籍政策全方位收緊。
另一個提高戶籍門檻的重點城市是杭州。2019年5月,杭州曾面向大學生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這一年杭州人口暴增55.4萬,一舉超過深圳成為當年的“搶人”冠軍之城。
而在2021年10月,杭州正式官宣將提高落戶門檻,調整后的方案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學歷者(本科45周歲以下,不含45周歲;碩士50周歲以下,不含50周歲),在杭州市區落實工作單位并由用人單位正常繳納社保的可以落戶杭州市區;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歲以下,不含55周歲)學歷者,可享受“先落戶、后就業”政策。
對比此前,此次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專科生不再享有通過“人才引進”的途徑進行落戶,碩士研究生也取消了“先落戶、后就業”的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宣布提高戶籍門檻的時間接近年末,2021屆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大多已經完成擇業,因此,政策調整對人才引進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許要觀察2022年的數據才更有參考性。
2021年11月,杭州在“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大會”上宣布:截至2021年10月底,杭州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4萬人,同比增長19.3%,這超過了2020年杭州引進的35歲以下大學生總數43.6萬人。
上海、北京落戶政策均現“松動”
與深圳、杭州相反的是,上海和北京的落戶政策均出現了“松動”。
2018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繼向清北學生拋出橄欖枝后,2020年,上海將“本科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落戶”的學校范圍進一步擴大,新增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四所高校。
2021年11月29日,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官方微信發布通告稱,決定開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落戶受理工作,并試點在五個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和南匯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上海市應屆研究生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的政策。受理時間為2021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上海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市共有49家機構培養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33萬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81萬人,畢業全日制研究生4.58萬人。據此大致推算,2021年上海市的應屆研究生畢業生規模可能也在4到5萬人左右。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人力資源處副處長相關人員還介紹,除了應屆研究生畢業生直接落戶,臨港新片區還將“居轉戶”年限縮短至最短三年。
有上海本地人士根據上海官方公示的月度落戶數據統計的全年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人才引進落戶和居轉戶合計達到7萬余人,是2020年的兩倍有余。當然權威數據還有待上海官方進一步的公布。
北京也在2021年7月發布了《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提出了一系列引進項目實行計劃單列,其中包括“招聘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據公開報道,北京人社局曾明確,“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7所高校。
總體而言,包括廣州、深圳、杭州等在內的城市落戶政策仍然更加友好,對全國的應屆畢業生更加“一視同仁”,目前的數據顯示,幾地仍然有著強勁的人才吸引力。但上海、北京加入“搶人”戰局后,必然也將一定程度影響人才的流向。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對本科、碩士、博士三類畢業生的吸引力首次全面超過廣東。簽約就業的畢業生中,本科生有22.6%去往了上海,這一比例反超了去往廣東的18.3%,也超過了留在北京的16.1%;碩士生和博士生仍然最傾向于留在北京,但第二選擇均為上海,廣東則降至第三。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廣州、深圳等城市通過降低落戶門檻,率先搶到了一波人才紅利,隨著深圳、杭州又收緊落戶政策,而上海和北京則在放松,未來的引才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
本期編輯 陳思穎 實習生 林曦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