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11日電 國新辦11日就《“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宋莉表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托育服務新需求。
有記者提問,《規劃》提到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請問我國在保障兒童的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方面開展了哪些公共服務?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宋莉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堅持衛生健康事業公益性,不斷強化兒童健康服務與管理,努力保障兒童幼有所育、病有所醫。
一是不斷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近年來涵蓋婚前、孕前、孕期、產后、兒童五個重要生命時期,“一條龍”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鏈條不斷健全。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0-6歲兒童健康管理、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服務、預防接種等內容。2020年,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保持在90%以上,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2.9%,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到91.8%。
二是加強兒童重大疾病防治。針對影響兒童健康的突出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相繼實施了系列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像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和地中海貧血防控等項目。聯合有關部門擴大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救治管理病種范圍,不斷提高兒童重大疾病救治保障水平。
三是發展普惠托育服務。2019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發展改革委制定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試點方案,普惠托育服務項目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新增普惠托位16.1萬個。制定印發托育機構建設管理系列文件,為各地托育機構建設提供政策指導和保障。
宋莉表示,經過多措并舉、不懈努力,我國兒童健康狀況不斷改善,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下降至7%以下,低體重率降至5%以下,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至5.4‰和7.5‰,兒童健康核心指標優于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宋莉表示,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強化政府主體責任,補齊兒童健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支持公益性社會機構或市場主體,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發展。
一是進一步增加兒童醫療保健服務供給。強化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基層兒童保健醫師專業服務水平。強基層、建機制,在縣域內夯實以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推進兒科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努力促進兒童醫療保健服務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均衡發展。
二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持續強化兒童疾病防治工作。將繼續推進包括0-6歲兒童健康管理、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服務、預防接種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以出生缺陷、肥胖、貧血、視力不良、脊柱側彎、兒童孤獨癥、聽力障礙等影響兒童健康突出問題為重點,不斷完善早篩查、早診斷和早干預服務模式。持續加強兒童重大傳染病、新發傳染病有效防治。
三是不斷擴大普惠性托育服務。指導各地大力發展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安全、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強化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化管理,加強嬰幼兒早期發展與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托育服務新需求。(中新經緯APP)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