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準僅1個多月,降息又來了,而且一次下調10個基點,足見逆周期政策發力穩增長的緊迫性。
1月17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今日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7000億元和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85%和2.1%,均較上一期下降10個BP。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MLF利率連續21個月“原地踏步”后,首次下降。
對于MLF利率下調的原因,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主要是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近兩月的金融數據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另外,美聯儲加息可能節奏提前、力度加大,都是促成本次降息原因。”
受政策利率降息利好影響,資本市場有強烈反應。
經歷了上周的持續低迷后,1月17日早上,A股全線高開,其中,創業板指數開盤不久就漲超1%。截至中午收盤,上證指數漲0.59%,深證成指漲1.35%,創業板指漲1.56%,兩市個股普漲。
圖片來源:Wind
據悉,央行于2019年開展了LPR改革,新的LPR形成機制是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形成的。由此可見,MLF利率的上調或下調,一般都會傳導至LPR利率,并最終影響貸款利率。因而很多人預測,MLF利率下調后,LPR利率有可能在未來聯動下降。
多個機構預測,此次政策利率降息,在1月20日(本周四)新一輪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最新報價中,大概率會帶動近兩年未動的5年期LPR下調。5年期LPR下調對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的覆蓋面更大。而目前房貸利率=5年期LPR+加點,因此5年期LPR如果下調,勢必會帶動房貸利率下調。
MLF利率下調10個BP
1月17日,央行通過開展MLF和逆回購操作,同歩下調中標利率各10個BP。降息后,7天逆回購利率降至2.1%,1年期MLF利率降至2.85%,這是自2020年3月調降7天逆回購利率和2020年4月調降1年期MLF利率后的首次降低政策利率。
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在去年12月1年期LPR報價下降5個BP之后,雖然市場對降低政策利率的呼聲仍然較高,但今日超額續做MLF和逆回購,并降息10BP仍略超市場預期。
對于降息的原因,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溫彬看來,原因有三:一是本月實施降息是貨幣政策支持穩增長的系列舉措之一。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今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求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貨幣政策也于去年四季度開始發力支持穩增長,相關政策比較密集出臺實施。
二是體現了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機結合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政策需求較為急迫,在年初的1月份即降息體現了貨幣政策落實發力靠前的要求;另一方面,本次降息10個BP,與疫情初期第一次降息等幅,力度不算小,是加大逆周期調節的體現。
三是較好運用了時間窗口。從全球來看,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高企,貨幣政策收緊預期逐漸強化,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預期提前,按照當前進度計劃,其QE將于3月份退出,加息可能緊隨其后,因此美聯儲加息前的這段時間不失為較好的時間窗口,貨幣政策掣肘相對有限。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MLF降息,釋放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靠前發力信號。
東方金誠的研報中提到,經歷2021年7月和12月兩次降準之后,2021年12月信貸余額增速依然延續回落趨勢,且已降至11.6%,創2002年6月以來最低。央行2021年8月和12月兩次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均提出,要“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這意味著為了穩住信貸增速下滑勢頭,特別是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貨幣政策需要在降準之外再出降息“大招”。
我們認為當前影響央行降息落地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剛剛公布的12月70城房價數據顯示,70城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36%,降幅較上月略微收窄0.01個百分點,已為房價連續第4個月下跌。綜合以往房地產市場下行周期及央行政策利率調整過程,我們認為在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態勢下,通過降息穩定房地產市場運行的迫切性較高。
根據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在高通脹壓力下,今年美聯儲將加快政策收緊步伐,其中包括可能在年底實施縮表,甚至最早3月就可能啟動加息。由此,為避免國內降息與美聯儲加息“撞車”,進而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較大下行壓力,央行1月降息落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貨幣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周茂華稱:“主要是經濟面臨三重壓力,近兩月的金融數據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另外,美聯儲加息可能節奏提前、力度加大,都是促成本次降息原因。”
據證券時報,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一季度央行降息具有其必要性,其核心在于降成本,在企業貸款融資成本環比走高,PPI仍處高位的情況下,當前降成本訴求仍高,降低政策利率進一步引導LPR下行存在一定必要性。
招商證券(600999)研報則認為,“穩增長”與“寬信用”不足以構成此次降息的充分條件,強化市場預期,進而實現穩就業目標或是此次降息的主要考慮。當前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已經跌至疫情后的最差境況,急需宏觀政策的支持。財政與結構性政策工具雖然可緩解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但提振預期還需要降息的推動。畢竟,困難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暴露出的’預期弱’問題,在三大挑戰中最為棘手。鑒于降息具有強烈的信號指示意義,央行選擇年前調降MLF利率,可能多從提振企業預期、穩定就業來考慮。如是,近期央行可能還會推出降準、調降7天逆回購利率等多項政策措施,集中火力扭轉市場預期。”招商證券研報稱。
MLF增量操作
旨在平滑春節流動性
從MLF投放量上看,央行一改此前等量續作的節奏,本月開啟了增量續作。因本月MLF到期規模為5000億元,對沖今日投放的7000億元,實現MLF資金凈投放2000億元。另外,央行今日還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實現單日資金凈投放2900億元。
“1月MLF加量續作,旨在平滑春節流動性。”王青認為,2021年12月全面降準已經落地,會對2022年1月流動性緊張起到緩解作用,已相當于春節前降準。由此,最遲本周央行就將啟用“7+14”天期公開市場操作,而17日加量續作MLF也是節前流動性安排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意味著今年節前再現短期“錢荒”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王青稱,1月MLF續作沒有縮量,表明本月未再繼續用降準資金置換到期MLF,這很可能意味著12月降準釋放的1.2萬億釋放的資金中,用來置換到期MLF的金額為4500億,即長期流動性凈投放規模為7500億。作為對比,7月全面降準置換到期MLF后,凈投放為6000億。這表明全面降準的實際政策力度在逐步增強,也可視為逆周期調控加碼的一個信號。
周茂華認為,MLF增量投放,與節前央行適度加大流動性投放有關。從近兩年央行政策看,央行穩健政策講求靈活適度,給實體經濟足夠支持,但避免過度刺激或寬松,即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總量適度增長,更加注重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小微民營企業,制造業重點新興領域支持,在保市場主體、穩就業、促內需同時,助力產業經濟轉型發展。
分析師:LPR利率或同步下調
本月央行公布金融統計數據時,彼時,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預計社融、信貸將迎來“開門紅”。
國內逆周期與跨周期政策發力。國內降準及結構性工具支持,增強銀行金融機構放貸動力;二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前;三是隨著國內房地產逐步回暖與基建補短板適度發力,有望帶動信貸需求。
展望下階段,周茂華稱,MLF利率作為LPR利率錨,預計本月LPR利率同步下調10個基點。央行降息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疊加結構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顯現,央行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大。但整體不會改變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主要國內經濟不平衡,結構性問題突出,外部金融環境趨勢收緊,客觀要求貨幣政策提升精準質效,預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總量適度增長,更注重結構工具調整。
溫彬認為,已經出臺的政策有望持續發揮效果,預計央行將繼續運用逆回購、MLF等常規性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更多以結構性政策為主,精準支持實體經濟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并應對好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等各種內外部風險。
在王青看來,1月MLF利率下調,將帶動LPR報價跟進下調,明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并釋放貨幣政策靠前發力信號,而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也會有所緩解。這將有效對沖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我們預計,在降息帶動下,接下來信貸、社融及M2增速整體上將進入一個較快上行階段,寬信用進程將明顯加速;與此同時,綜合考慮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也在積極推出有利于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我們預計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同比有望保持在5.0%以上,進而確保宏觀經濟增速保持在潛在經濟增長區間(5.0%-6.0%)。”王青表示。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相比于降準,降息釋放的貨幣政策寬松信號更強烈,因為其直接影響融資主體的支出成本。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可以看出降息和降準的寬松信號差異,1月17日早上,A股全線高開,其中,創業板指數開盤不久就漲超1%。截至中午收盤,上證指數漲0.59%,深證成指漲1.35%,創業板指漲1.56%,兩市個股普漲。
據券商中國,從歷史情況看,降息對股債等金融市場會帶來一定的利好提振。巨豐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振鑫表示,此次降息對核心邏輯還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基調已經從2021年的中性轉向2022年的邊際寬松,預計后續央行還會有降準降息的動作,類似于2019年。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MATT SIMPSON表示,對于一季度后的A股并不悲觀,市場存在先破后立的可能性。由于美股的估值整體偏高,尤其是2023年若進一步縮表,美股或受到更大沖擊,加息對股市的影響遠不及縮表。我們對美股長期的平均年回報也并不特別樂觀,可能只有低個位數。相比之下,預計中國A股還是有6-8%的年均回報。
不過,亦有分析人士認為,降息對于股市的提振作業也不能過于高估。受當前房地產市場預期低迷影響,單純降息對股市的提振作用有限。
“降息對金融市場影響分化,對債市是利好,債牛還沒結束。對股市影響偏中性,流動性寬松是利好,但背后的經濟下行趨勢是利空,接下來大概率還是結構分化的行情。”朱振鑫稱。
從匯市角度看,由于市場對于今年美聯儲加息時間點預期進一步提前(有預期年中加息,也有預期3月份就可能會加息),中美貨幣政策分化造成的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勢必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壓力。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會加大,會有小幅貶值趨勢。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隨著中美增長差距和利差可能縮小,預計2022年人民幣兌美元將小幅走弱;但經常項目順差可能依然可觀且凈資本流入仍將持續,這應能限制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幅度,基準預測是2022年人民幣兌美元小幅貶值2%至6.5。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攝圖網_500845826(圖文無關)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