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連平:2022年貨幣政策仍將偏松或小幅降準1-2次
2022-01-20 15:03:04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1月20日電 題:2022年貨幣政策仍將偏松或小幅降準1-2次

作者 連平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存在穩增長、保就業、穩物價、促平衡和防風險等多種需求,其中穩增長已然成為2022年首要政策目標。在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通脹預期上行、主要發達國家加息預期持續增強的內外部復雜情況下,2022年貨幣政策不存在大幅寬松的條件和操作空間,但仍會保持靈活適度,維持偏松操作,加大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相結合的力度,助力穩增長目標的實現。市場所關心的降準和“降息”應該都是2022年貨幣政策可能的選項。

近期央行多次強調要保持政策穩定性,增強前瞻性、有效性。貨幣政策的“穩字當頭”主要體現在貨幣信貸總量的穩定增長、金融結構穩步優化、綜合成本穩中有降三個方面;前瞻性體現在貨幣政策對市場流動性的精準調節,提前布局以滿足市場主體對資金的季節性需求;有效性體現在要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增長的能力,同時也要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保持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對此,2022年貨幣政策將如何演繹,我有以下一些判斷:

首先,2022年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寬裕。2022年穩健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偏松操作,全年可能會小幅降準1至2次。2021年共有兩次降準,一次是在年底。考慮到降準效果顯現需要一定時間,下一次降準可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2021年1-11月金融機構存貸比維持上行趨勢,年末降準后有所改善;其中12月存量存貸比上升幅度減弱,為82.97%,較上月少增0.07個百分點;12月增量存貸比也較上月小幅下降。自2014年以來,存款增速持續低于同期貸款增速,存貸比有持續擴大趨勢;隨著2022年初信貸大規模投放后,金融機構存貸比又會發生相應變化,從而提出進一步調整的要求。降準可以有效地改善銀行負債狀況和增強信用擴張功能,同時也會提升銀行購債能力,配合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助力穩增長。預計2022年央行會適度增強OMO(公開市場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力度,增強前瞻性與精準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根據預測,2022年社融增速有望維持在10.5%-10.9%之間,M2(廣義貨幣)增速有望維持在8.5%-8.9%之間,較大可能與名義GDP增速保持基本匹配。

其次,2022年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發揮結構性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功能。一方面發揮其直達實體的良好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增大對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推進信貸結構優化。保民生、保就業仍將是政策目標之一,預計2022年央行將繼續利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加大對三農、小微、民營企業、先進制造業、信貸增長緩慢省份等薄弱環節、重點領域與區域的支持力度。2021年底央行已發放第一批855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共涉及2817家企業的1425億元信貸,取得較好的政策效果;2022年該兩項工具將會進一步發揮其在支持碳減排領域的總量、價格與結構優勢。2022年初央行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工作也已部署實施,今后將持續推進普惠金融、小微信貸增長,助力實現保就業、保收入、穩增長目標。

再次,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仍將是2022年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預計2022年央行會繼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政策傳導渠道,繼續完善貸款市場報價機制,持續釋放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近期多家市場機構提到“降息”觀點,多認為要降低央行OMO利率或MLF利率,有關降息的理解過于泛化。需要注意的是該兩項利率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降息。降息通常是指對金融領域有全局性和方向性影響的政策利率的調降,如美國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和中國長期推行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降。若從此嚴格意義上看,未來一個時期中國降息,即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很小。在存款增速與信貸增速差有增大趨勢、銀行負債狀況持續偏緊的情況下,降低存款基準利率會削弱銀行的吸收存款能力。與證券、保險、大額存單等其他相對高門檻的投資產品相比,銀行存款具有低收益的劣勢。鑒于銀行存款主體結構狀況,調低存款基準利率會損害中低收入群體的切身利益,在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調降存款基準利率需要慎重。2013年央行建立了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設定上限,有意保持存款利率基本穩定。2021年6月央行將自律上限由“倍”向“點”調整,表明了監管方面希望存款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相對平穩的意愿。當前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較高,報價機構可以根據供需自行調節,LPR下調是商業銀行的自行報價得出的結果,因此不可能再調整貸款基準利率。2022年,在降準、再貸款運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條件下,經過央行的窗口指導和政策性利率包括OMO利率和MLF利率的下調,LPR仍有一定幅度下降的可能,從而推動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

2022年1月17日,央行下調OMO利率和MLF利率各10個BP(基點)。上述兩項利率下調之所以選擇在年初,是想借此推動報價銀行下調LPR,促進全年中長期信貸增長,降低年度企業融資成本。美聯儲加息的市場預期進一步提前至3月,加之國內1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回落,通脹預期降低,年初是較好的操作窗口。一季度是全年信貸投放的峰值,跨年資金需求也相對較大,市場具有較大的資金需求。年初降低政策利率有助于較好地降低融資成本。作為中長期政策利率,下調MLF利率將會推動中長期信貸增長,達到優化信貸結構的政策效果。經計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貸款加權平均成本僅下降2BP,預計四季度融資成本也難以出現較大降幅;年初政策利率下調,可以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降,緩解經濟下行壓力。2021年12月降準所釋放的1.2萬億元長期資金尚未完全運用到實體經濟,對信貸增長的拉動作用將集中體現在2022年,年初調降利率可以與之有機地結合。在美聯儲加息預期提前的情況下,大幅降低MLF利率從而推動LPR大幅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

最后,貨幣政策在2022年會關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預計2022年央行將會進一步規范債券市場發行條件,強調債券發行主體責任,改善發債環節,促進債市平穩運行,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穩增長仍需合理安排房地產行業信貸與發債行為,適度增加優質房企開發貸、并購貸與債券發行,保障市場供給,支持居民購房剛需。

此外,2022年穩健貨幣政策還需考慮從多個方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多渠道穩信用,助力穩增長。一是要創新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結構性應用,發揮其在總量、價格、結構三方面的優勢,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引導商業銀行通過購債或發放貸款加大對國家重大基建,尤其是新基建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引導和支持商業銀行進行房企開發貸款投放和居民按揭貸款投放,以保障住房供給和居民合理購房資金需求。四是合理調節相關政策,促進已收縮5年的銀行表外業務實現恢復性增長。五是推動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加大處置不良資產力度。六是合理優化上市審批流程,規范發債程序,鼓勵更多的“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利用多層次資產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七是持續推進金融開放,適度放寬金融業務范圍,提升金融市場吸引外資的能力,擴大金融制度型開放,引進先進的金融規則、標準與管理理念,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八是關注傳統能源、高耗能等行業的轉型風險,重視甄別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等領域的項目風險。(中新經緯APP)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