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晉暉
[ 姚凱認為,政府一方面要通過產業升級、產業優化和產業政策促進高質量就業。通過政策建設高標準大學生就業市場體系,圍繞大學生就業過程和就業效果做好引導,完善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的培訓。另一方面深化創業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大學生創業者創造服務全面、保障穩定的創業環境。 ]
受到國內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2022屆高校畢業生“秋招季”的就業景氣指數出現了明顯下降。由于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積極引導大學生就業成為政府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四季度高校畢業生景氣指數(CIER)降至0.88,這是自2020年一季度疫情暴發以來該指數的次低點(最低點為2020年二季度的0.79)。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總量穩中承壓,且結構矛盾依然存在。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表示,從當前就業市場環境來看,外部國際環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勞動力市場問題、供應鏈挑戰和通脹等多重壓力,內部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就業市場需求將受到一定打擊,同時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將面臨一定壓力。
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保障的重點,提出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今年我國將要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大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行業間冰火兩重天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近日撰文表示,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仍面臨著挑戰和壓力。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招工難”“求職難”等一些就業領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大學生就業景氣指數降低,不僅受經濟放緩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了大學生供給大幅增加的影響。
報告顯示,從2021年全年來看,2021屆畢業生去年6月份畢業季求職人數達到高峰,7月之后該屆畢業生人數逐漸下降,而2022年的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并且求職人數逐月攀升,在10月份逐漸趨穩。
去年第四季度的就業主體為2022屆畢業生。從環比變動來看,該季度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下降8.2%,但求職申請人數卻上升了29.9%,使得就業景氣指數明顯下降。與上一年同期相比,該季度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下降11.2%,求職申請人數上升37.8%,使得CIER指數遠低于上一年四季度的1.36。
去年第四季度行業之間也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態勢,基金/證券景氣環比上升,教培景氣下降明顯。從環比來看,該季度基金/證券/期貨/投資、儀器儀表及工業自動化的就業景氣環比上升,主要得益于當前“數字人民幣”等數字金融領域迅速崛起,以及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等行業快速發展,對相關行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也帶來利好。
同時,教培行業的景氣度則出現下跌。報告顯示, 2021年第四季度,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10月至12月逐月下降,而求職申請人數在11月份有小幅回升。教培行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從年初的19.49下降至11月份和12月份的1.32和1.25。
姚凱表示,教培、互聯網、地產行業之前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行業,行業調整短期內可能會對大學生就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同時市場也面臨著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等一系列行業機遇,中央大力推進“新基建”等系列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新領域成為市場的新增長點,同時也成了吸納就業的新領域。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產業大力發展,一些大學生可以到這些新興產業就業。
疫情下年輕人就業求穩求編制
近期不同市場機構對高校畢業生的調查均顯示,在后疫情和高校畢業生首破千萬人的就業壓力之下,高校畢業生紛紛將國企和公務員作為求職首選,求穩求編制的心態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就業的難度。
報告也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民營、上市公司、股份制企業就業景氣較好,國有企業就業競爭激烈。具體來看,民營企業、上市公司、股份制企業的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高,分別為0.79、0.76和0.74;其次是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CIER指數分別為0.53和0.47;而國企就業景氣指數相對較低,為0.28。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人才系副教授魏華穎對第一財經表示,實際上很多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比如很多學生對于編制非常執著,公務員和事業編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穩定”,這些崗位的競爭就變得非常激烈。
魏華穎認為,從長遠來看,社會應該盡量縮小編制和非編制崗位待遇上的差距,讓學生的選擇面能夠更廣,當前則應該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就給學生更多的引導,讓他們能夠更加客觀地、理性地認識現實的就業環境。
姚凱認為,政府一方面要通過產業升級、產業優化和產業政策促進高質量就業。通過政策建設高標準大學生就業市場體系,圍繞大學生就業過程和就業效果做好引導,完善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的培訓,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另一方面深化創業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大學生創業者創造服務全面、渠道通暢、保障穩定的創業環境。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