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2021年12月宏觀數據:需求不足制約投資 疫情仍是擾動供應鏈重要因素
2022-01-25 13:33:06   來源:經濟觀察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經濟溫和回升并且韌性仍在,2021年12月的多項宏觀數據顯示“穩增長”政策效力釋放,政策仍需關注實體經濟。

CPI和PPI在年底雙雙出現回落,通脹壓力暫時緩解,但更應該對由于需求不足導致的投資回落引起重視。與此同時,疫情再次引發供應鏈受阻、穩增長政策刺激過強等情況,都將會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擾動。

由《經濟觀察報》發起的“經濟觀察報月度觀察”,每月進行一次。本次共有13家機構參與月度宏觀數據預測。

CPI:豬肉和蔬菜價格回落

CPI公布值(同比):1.5%

前值:2.3%

CPI預測值(同比):1.6%

招商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譚卓點評:12月CPI同比增速有所回落,食品項對CPI影響再次轉負,豬肉和蔬菜價格回落是主要因素;非食品項對CPI的拉動也在減弱,油價下行是主要因素。受國際油價下行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都出現大幅回落。

短期內,國內CPI將保持溫和增長。一方面,隨著春節消費旺季的來臨,豬肉和鮮菜等食品價格有望得到支撐,食品對CPI拉動回升。另一方面,隨著疫情恐慌消退,國際油價將小幅反彈。

PPI:持續進入下行通道

PPI公布值(同比):10.3%

前值:12.9%

PPI預測值(同比):11.1%

華泰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繼強點評:12月PPI同比10.3%,下降2.6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能源價格跌幅較大,與國內煤炭供需繼續轉松和海外疫情打擊油價有關,生活資料依舊分化,必選消費品提價、可選耐用消費品下跌。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PPI都處在回落通道,但仍需提防預期差,如果疫情再次引發供給鏈受阻、穩增長政策刺激過強、全球社交經濟恢復疊加地緣因素導致油價超預期上漲。

PMI:小型制造業受疫情影響下探

PMI公布值(同比):50.3%

前值:50.1%

PMI預測值(同比):50.2%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點評:12月制造業PMI錄得50.30,連續2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上。12月制造業PMI有以下四個特征:第一,生產指數依舊是12月制造業PMI的支撐項;第二,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時隔19個月首次跌至榮枯線之下,由于保供穩價措施持續推進,黑色系金屬價格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需求大于供給的背景下,國際油價與有色金屬價格大概率還將面臨支撐;第三,12月小型企業制造業PMI繼續在榮枯線之下下探,且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主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近期反彈力度較大;第四,12月高技術制造業PMI錄得54.0,較制造業PMI高出3.70個百分點,持續處于高擴張狀態,在海外需求較為旺盛以及國內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預計高技術制造業PMI大概率繼續位于高擴張區間,且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有望在2022年繼續錄得高增速,在較大程度上拉升制造業投資增速。

固投:地產尚未企穩,基建持續低迷

固投公布值1-12月(累計同比):4.9%

固投預測值1-12月(累計同比):4.8%

莫尼塔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點評: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12月投資累計同比增速與11月持平。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4%,制造業投資增長13.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4%。房地產投資仍在探底的過程中,需求不足對投資的制約逐漸顯現,預計2022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仍將維持較大降幅。

2021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長0.4%,12月當月同比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0.3%,雖然較11月有所回升,但仍舊保持低迷狀態,政府開支的增加尚未傳導至基建。預計2022年一季度基建投資會出現明顯提速,一方面地方政府態度更為積極,重大項目開工提速,另一方面四季度的專項債發行也將于一季度逐漸形成實物工作量。但地方財政緊平衡狀態外蓋,對于隱性債務控制也依然較為嚴格,全年來看基建投資的上行空間仍受到制約。

信貸:企業中長期、房地產、消費是三大下滑因素

信貸公布值:11300億元

前值:12700億元

信貸預測值: 12500億元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點評:2021年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3萬億,同比少增123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3716億元,同比少增191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7億元,同比少增9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58億元,同比少增83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620億元,同比多增66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54億元,同比少減2043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3393億元,同比少增210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4087億元,同比多增746億元。

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020年底企業融資需求加大帶來的高基數效應以及2021年末經濟下行導致的企業融資需求減弱是造成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因素。第二,房地產市場仍然處在回落區間,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第三,疫情反復影響居民消費,導致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少增。

M2:關注實體融資需求

M2公布值(同比):9.0%

前值:8.5%

M2預測值(同比):8.7%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點評:M2同比增長9%,M1同比增長3.5%,較11月均提升0.5個點,這兩個指標表現相對更強一些,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穩增長訴求提升背景下,財政支出大規模集中下發,為2022年上半年做準備;第二,今年國際收支順差較高,實體待結匯規模偏高,臨近年末可能集中結匯,帶來了貨幣增量;第三,實體融資需求偏弱背景下,商業銀行選擇了非銀部門為擴表載體,同業投資、買入返售等業務增多,派生出了更多非銀存款。

從2021年全年來看,M2表現要強于社融,如果將社融視作金融機構的資產端、M2視作金融機構的負債端,則社融-M2剪刀差代表的是金融機構資產與負債的相對表現。2021年剪刀差單邊收斂意味著金融機構資產收縮幅度大于負債,金融機構無法從實體經濟獲取足額的資產,存在結構性“資產荒”,利率在這一環境下容易下行。2022年形勢可能會發生變化,社融可能強于M2,剪刀差難進一步明顯收斂,利率下行的空間要明顯弱于2021年。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