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25日電 題:預計2022年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略偏松格局
作者 周茂華 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
2021年下半年以來,海外變異毒株卷土重來,全球供應鏈中斷、航運物流受阻問題凸顯,能源及原材料價格大幅走高,國內局部能源供應緊張,房地產市場波動,疊加汛情與局部散發疫情等短期因素擾動,中國消費、投資擴張動能有所減弱。
面對新的經濟放緩壓力,央行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先后實施兩次全面降準(各調降0.5個百分點),增加支小再貸款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優化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從政策效果看,央行總量與結構政策工具結合,在確保貨幣總量適度增長的同時,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3%。與國內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金融為經濟恢復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質效方面,一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央行通過降準、直達貨幣政策工具與改革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服務重心下沉,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央行加強金融與財政、產業等政策協同,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創設高成長型企業債券,拓寬“專精特新”等五類科創企業融資渠道;同時,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大力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從綠色經濟項目融資情況看,金融機構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增長很快。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綠色貸款余額達到14.78萬億元,同比增速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受控,供應瓶頸,航運物流受阻,部分原材料投入成本壓力繼續對全球經濟復蘇(海外需求)、通脹與政策前景構成不確定性;中國內需尚處于恢復階段,部分行業復蘇仍不平衡,防輸入型疫情的壓力大,國內房地產與基建投資處于恢復階段,市場對國內經濟前景預期略有轉弱。概括起來就是,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但也需要看到,中國經濟積極的一面。中國防疫形勢整體向好,經濟恢復領先于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第一引擎,經濟動力內生性增強,意味著經濟穩定性加強;同時,中國工業體系完備、供應鏈完整、基礎設施完善,外貿企業適應性強等,中國外貿有望保持韌性;疊加托底政策支持,經濟前景并不悲觀。從中長期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將帶動產業升級、效率提升,超大規模經濟體量與巨大市場潛力的紅利將逐步釋放。
從內外宏觀經濟與政策走勢看,預計2022年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略偏松格局,為經濟恢復提供必要的支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但不要指望大水漫灌,貨幣政策需要平衡短期與中長期經濟發展目標,兼顧內外平衡,也就是在穩增長、促改革與防風險間取得平衡;預計央行將通過降準、MLF(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政策工具和改革手段,在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總量適度增長情況下,更多通過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薄弱環節與重點新興領域支持,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