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一份關于養老社區的實地測評:專業成就細節,老年人的詩和遠方有望在這實現
2022-01-27 22:33:03   來源:慧保天下 微信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全國人口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7.52‰,已連續兩年跌破1%,全年凈增長人口僅為48萬人,創下60年來新低,人口增長格局或將逆轉。

就像不愿面對自己必將到來的晚年那樣,人們也不愿迎接必然來臨的老齡化社會。一直以來,人們眼中的老齡化往往意味著衰老、消極和被動,老年人只是社會的消耗者。現實中,人們對于年老這樣或那樣的擔心也像潮水一樣涌來,一方面是錢,另一方面則是服務:我能攢夠足夠的養老金嗎,能夠找到足夠耐心的護工嗎……

當被消極的情緒限制想象力時,我們必將錯過長壽時代穿過烏云投下的第一縷陽光。好在倡導理智、客觀地接受年老逐漸成為一種主流聲音,對積極老齡化的廣泛探討,啟迪人們跳出老齡化的固有框架,對即將到來的百歲人生進行重新定義。

長壽時代,百歲人生,人人帶病長期生存,養老和健康成為最大的社會需求,提升長壽時代社會整體的籌資與服務能力成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自2007年開始,泰康保險提出醫養結合概念,啟動養老社區業務布局,通過創造性地將虛擬的保險支付與實體醫養康寧服務相結合,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打造了長壽、健康、富足三大閉環,為滿足長壽時代長者的醫養需求提供了一個更優化的籌資模式與服務平臺。

近期,作為泰康保險集團在大灣區打造的首個高品質旗艦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粵園迎來開園5周年紀念日,『慧保天下』受邀前往進行實地探訪,深入了解了700位長者醫養結合生態社區的生活,及其背后的專業化思考,并以此評估這種模式在破解中國式養老困局中的分量。

住在粵園

公開資料顯示,泰康之家·粵園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嶺居國際生態居住區內,總投資約17.6億元,地上建筑面積約11.6萬平米,可提供約1200個養老單元。粵園一期早在2017年1月18日就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二期也已經于2021年12月開始辦理入住,截至2021年年底,粵園的整體入住率已經達到70%。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步入粵園后的第一印象就是環境優美、草木繁茂、空氣清新。

園區內部的設計獨具一格,樓房布局錯落有致,樓與樓之間植物景觀相連,長者鍛煉用的步行道、健身器材以及各種小型活動地塊分列其中,真正的樓中有園,園中有景,實用性與審美性在這里得到了高度統一,能獲得美國The Best of 50+ Housing Awards設計獎,確實名不虛傳。

據介紹,為改善園區內的空氣質量,園區內部栽種了種類豐富的植物,其中還包括大量的果樹,例如蓮霧、楊梅、橘子、橙子、荔枝等等,果木飄香也因而成為粵園一大特色。

良好的空氣環境本身就對人體益處多多。據介紹,很多長者來到粵園之后,原來的哮喘、慢阻肺等疾病,都逐漸得到改善。

從建筑層面來看,粵園目前共有10棟樓,其中,6棟為獨立生活樓,可提供約890戶獨立生活養老單元,主要入住能夠獨立生活的長輩;另有1棟醫療和護理樓,配置一級綜合醫院和約510張康復護理床位,又進一步劃分為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3種服務業態;其余為長者活力中心和會所。不同服務業態的分區,滿足了不同健康狀態的長者需求。

我們入住的是其中一棟獨立生活樓,就房間裝潢而言,堪比五星級酒店,但與酒店相比,又有顯著不同——每一個房間進行了充分的、專業的適老化設計。

例如,無論是走廊還是房間內部,扶手隨處可見,且無論是扶手的樣式,還是安裝的高度等,都充分考慮到了長者的實際需求。

再比如,每個房間門口都設計了一個擺臺,方便開關門時擱置物品,減少彎腰,如果老人記不住房號,還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放在擺臺上,老遠就能望見自己的房間。

此外,房間內家具全部采用圓角設計,以減少磕碰帶來的損傷;設置夜燈,且按鈕位置設置在床頭,方便長者夜間行動;多處設置緊急拉繩報警裝置,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長者可隨時拉繩呼叫醫護人員……

專業的設計,凸顯了專業養老社區的價值,即一切從長者實際需求出發,護其周全。

飲食是人們考察養老社區時關注的另外一項重要內容,這是長者獲取營養、維持健康的關鍵所在。在粵園的餐廳,我們體驗了粵園的早中午餐,均為自助式中餐,保證了菜品的豐富性,可滿足不同長者的不同需求。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這里的飲食口味過于清淡、口感又過于爛軟,但換位成長者,卻能明白這樣安排的專業性。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器官功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包括牙齒缺損、咀嚼和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再加上往往伴隨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其對于飲食的要求與年輕人相比有明顯不同的。

對于長者而言,科學飲食的關鍵在于營養豐富,且低鹽、低糖、低油,易咀嚼,易消化,在此基礎上,才是滿足不同的口味。

據介紹,園區內配備有專業的營養師保證老人的飲食科學性,全國的泰康之家養老社區也會定期組織廚藝分享活動,這樣一來,各地園區居民還能吃各地不同的特色美食。

醫在粵園

老年生活總是難免與各種疾病相伴,對于長者來說,所入住的養老社區是否配備完善的醫療設施、專業的醫護人員,直接關系著晚年的生存質量。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泰康之家·粵園入住居民平均年齡為81.2歲,其中護理區居民的平均年齡略高,為84歲,這些高齡居民對于醫護服務的需求更是顯著。

醫養融合始終是泰康之家系列養老社區區別于其他養老機構最鮮明的標簽之一,其通過“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實踐模式,筑起"急救——慢病管理——康復"的三重防線,給予園區老人最便捷的全方位、持續性的醫療健康服務。

在照護服務方面,粵園引入了國際CCRC持續照料養老模式,提供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障礙照護等服務業態,覆蓋居民的各個階段,當老人身體狀況發生變化時都能得到適宜的專業照顧。

在醫療服務方面,粵園醫院成了護航居民的“安全堡壘”,其以老年醫學、康復醫學、健康管理等老年病為主的特色科室,為園區居民搭建起了從疾病預防、健康管理、急救、基本診斷和治療、康復的全方位健康保障。

站在醫院內部可以看到各種科室均配備有專業醫生,有的人坐在沙發上一邊看報紙一邊候診,而護工們正推著輪椅帶長者去相應科室就診,一切都井然有序。

據悉,圍繞入住的長者們,粵園配備員工數高達近600人。其中,由管家、社工、醫護、運動指導師等組成的“1+N”多學科服務團隊,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陪伴。

此外,在社區1+N多學科照護團隊緊密協作的同時,粵園還配置了安寧療護病房,以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為終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臨終前的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終極關懷服務。

當然,粵園對于長者健康的關注不只體現在上述幾個方面,而是貫穿于每一個服務細節,甚至在參訪期間,我們還體驗了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專業知識講座,講師系從外部聘請的專家,深入淺出為參會長者普及相關常識,并互動解答人們最關注的健康問題。

樂在粵園

近年來,各種老年大學火爆,兒女為老人報老年大學甚至半夜就要起床排隊,某種程度上,這反映了人們對于長者精神生活質量的高度關注。

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成為社區居民們“溫馨的家、開放的老年大學、優雅的俱樂部、高端醫療保健中心和自主的精神家園”,這其中,“溫馨”“開放”“優雅”“高端”“自主”這些詞匯,所表達的其實都是對于社區居民切身體驗的高度聚焦。

在泰康之家·粵園,有各類精品課程以及興趣俱樂部,而且在每年130多個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含雙休日),譬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春節等都會舉行各種主題文藝活動,日常還有美食節、生日會、化妝舞會、趣味運動會等,老人們結交朋友,鍛煉身體、學習知識,每天充實而快樂。

我們看到,在養老社區的主樓,設置了大大小小各類活動中心,可隨時為長者開展各類室內活動提供場地支持,這在外部幾乎是很難做到的。

在其中的一個房間,我們與長者一起體驗了繪制扇面等傳統手工藝課程,授課老師本身也是園區居民,利用閑暇時間,發揮余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鍵是長者自己的精神空間也得以填充。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例如,在園區有專門的方便居民種花種菜的小園子,社區居民可以自行認領種植。

目前,粵園在住居民約700人,粵園每年為他們提供課程教學多達 220 門,其中28位居民擔任課程講師;成立興趣俱樂部26個,49位居民擔任俱樂部負責人……長輩們既當“老師”又當“學生”,精神生活得到極大充實。

隨著長壽時代來臨,百歲人生一個重要的圖景將是人人帶病長期生存,傳統的人生三段論——學習、工作、退休被改寫,人的一生可能會經歷多輪產業和技術變革,終身學習和終身工作也會成為常態。很多老年人即使已過花甲之年,但仍懷惴著年輕時未曾抵達的詩與遠方,有著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需求,為老年人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人生”意義重大。

泰康之家·粵園的成功運營只是泰康持續布局大灣區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泰康旗下的高品質連鎖養老機構——泰康之家醫養社區已布局到全國24個核心城市,其中10家已經開業運營,在住居民超過5800人。全部社區建成后,預計共可容納6.6萬名長者。

這些養老社區,對標國際一流養老社區,依據各地人文特色設計,在日常運營、配套醫療服務等方面更進行了諸多探索,已然成為高端養老機構典范,在國內重新定義了養老機構,同時也重新定義了老年生活,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了“老齡化”的另外一種可能。而結果就是消費者的追捧。截至2021年9月30日,泰康人壽“幸福有約”銷售件數同比上年增長30.6%,高客數量同比上年增長14%。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慧保天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