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春節84億紅包大戰: 流量爭奪誰中頭籌,競爭新跡象顯露端倪
2022-01-30 18:03:04   來源:紫金財經 微信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事事紅,一年一度的紅包大戰又來了!熟悉的節奏,不一樣的配方。

全民“掃掃掃”,各大互聯網巨頭早早布局戰場。紅包雨、年味卡、玩游戲、開寶箱……各路玩法花樣頻出。

阿里的“新年俗”集五福繼續瓜分現金,微信種類多樣的“紅包封面”強勢登陸;京東今年摘得頭魁,冠名央視春晚,以15億元的紅包和好物,刷新“春晚史上最高”的紀錄;快手開啟了“迎虎年,追冬奧,分22億”活動,覆蓋整個“冬奧時間”;抖音 #溫暖中國年#分成集年味活動、紅包雨和放煙花互動,分批持續吸引用戶眼球;百度則以2022“好運中國年”的八大活動紅包22億現金強勢入場……

據不完全測算,各大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春節紅包總價值超過84億元。

于是, #互聯網公司春節紅包哪家強# 話題登陸微博熱搜,各大巨頭硝煙四起的春節用戶爭奪戰已經暴風驟雨般來臨。

不過,相比前幾年的全民參與,今年用戶參與熱情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樂在其中圖個年味的不在少數,但也有部分老用戶對此不再“感冒”,覺得費時費力,最后也沒有多少錢。比如集五福,2016、2017、2018年人均所分金額為271.66元、1.2元、2元,2019年和2020年人均所分金額均為1.6元。

“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不到2塊5。”在各種套路之下,人們感覺總受傷,自然對春節紅包越來越理智。

然而從商家的角度來看,參與的平臺越來越多,獎金額度和噱頭越來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個不是江湖,勝似江湖的賽場上,誰家的紅包能圈來更多的用戶?誰能異軍突起創造不一樣的成績?

春節的紅包大戰,實際上比紅包本身更加精彩!

紅包大戰啟幕

一位業內人士對紫金財經表示,全民紅包既是一場平臺拉攏支付用戶之爭,又是一場平臺搶奪用戶注意力之戰。

時間回溯到8年前的2014年,微信借著春節推出紅包功能,制造了一波全民搶紅包的風潮,成功激活了超800萬支付用戶,阿里的支付業務被這場突襲搞得狼狽不堪,被阿里內部形容為“偷襲珍珠港”;2015年,微信再次憑借著春晚,以“搖一搖”紅包的方式,促使海量用戶綁定銀行卡。

2016年,支付寶反戈一擊,推出“集五福平分2.15億現金紅包”的狠招,成功扳回一局,這才有了國人每年集五福過年的后話。

此后兩年,紅包大戰幾乎是阿里旗下支付寶與騰訊系微信間的一對一戰斗。兩虎相爭,猶未分出勝負。此后,更多的選手加入其中。

2019年,百度以9億資金強勢破局;2020年,快手參與發了10億紅包;2021年,抖音則投入12億,一場紅包“攻壘戰”全面打響,越來越多新生平臺投入到了紅包攻防戰中。

每年春節紅包大戰過后,總會給平臺帶來實實在在的流量和用戶。而這,正是這些巨頭們想要的。

我們分別來看這些巨頭們的動作:

對很多人來說,今年的支付寶集五福有個非常實用的玩法:多余的福卡可在福氣店里兌換定制禮品,比如五福定制口罩、盲盒、抱枕、數字藏品、紅包封面、虎年專屬頭像等,均是實打實、低門檻的福利。

京東則選擇再一次復制微信的成功,計劃在春晚上一鳴驚人,為此不惜投入15億重磅砸下,強勢搶奪春節紅包話語權。按照計劃,1月31日晚8點,虎年春晚直播期間,跟隨主持人口播提示,打開京東App“搖一搖”,即可參與分15億紅包和7輪好物,還有機會獲得2022虎年央視總臺春晚聯名款·金碗套裝。

百度開啟的“2022好運中國年”活動,以八大活動瓜分22億紅包,同時,百度還將在“好運中國年”期間發放虎年春節典藏版數字藏品,這是百度發布的首個數字藏品,也算是百度今年的特色。

老牌平臺之后,新秀短視頻平臺抖音和快手紛紛加碼,將紅包大戰推向白熱化。

快手將此次“分22億”紅包活動與冬奧節點營銷深度綁定,分設為1.19-1.31的春節主會場和2.1-2.20的冬奧主會場,打出“上快手,迎虎年,追冬奧”的口號。

玩法也是多種多樣:虎虎來闖關,通關必得36元現金紅包;跳一跳,每跳一步都有錢,越跳越多金;集卡分2億,前一萬名集齊就有666元現金紅包;翻轉手機迎財神,最高得6666元現金紅包;除夕當天紅包過億,一整天紅包不斷……

去年與央視聯動的抖音再次重金砸下20億元,推出“溫暖中國年”活動,抖音紅包活動頁面,共有“辦年貨”“壓歲錢”“拜新年”“貼春聯”“年夜飯”五張年味卡,集齊即可瓜分3億元, 用戶可以在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8個手機客戶端參與瓜分紅包。

誰能留下更多用戶?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在春節這個全民參與的年俗節日中發放網絡紅包,看似平臺在“讓利”給用戶們,實則他們想要的東西也很明確。

平臺在發放紅包、吸引流量、制造噱頭的同時,既給了企業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下沉市場用戶的機會,也能最大幅度激活沉睡用戶,同時還能將自身產品以更“和善”的面目呈現給用戶,自己借此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紅包大戰”,其本質還是對流量和用戶的爭奪。如果說此前是社交、游戲等制造流量,電商消耗流量的話,那么紅包大戰,促使電商平臺自己,也參與到流量的制造中來。

但今年不得不說的是,紅包模式的同質化在加劇,人們對平臺千篇一律、復雜繁瑣的紅包玩法開始顯出“審美疲勞”的態勢,加上“百億網絡紅包”經過數億人瓜分后,到每個人手上也就沒多少錢,讓人們越來越沒有耐心玩一場”幾塊錢的游戲“。

一位網友表示,“我今年還沒有參與,主要是因為不感興趣了。頭幾年集五福、搶紅包還有新鮮感,盡管金額比較小,也還是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年味。但是幾年下來了,一是沒有新鮮感,另外搶到的紅包越來越小,我也就不愿意費時間關注了”。

此外,很多紅包并非直接變現,背后還隱藏著復雜的營銷套路,想領取幾元紅包,可能還要花掉幾十、幾百元。因此,中獎概率低、規則太過復雜的活動,受到冷遇的幾率在增大。

紅包獲取的方式越來越單調和枯燥,缺乏新意;簡單粗暴的拉流方式,雖然在過年的時候極為有效,但往往過了一段時間就重新沉寂。有的平臺當天暴漲1億,但最終留下的用戶寥寥無幾,看著熱鬧,實則慘勝。

當前,互聯網平臺的春節“紅包大戰”已走過8年歷史,從最初的微信、支付寶,到后來的拼多多、抖音、快手、京東等,均已成長為活躍用戶超5億的“超級平臺”。對于這些超級平臺而言,爆發式增長已成為過去時,也不再是其首要目標。

目前看來,今年各大平臺春節紅包差異化不明顯,跑出更出圈的營銷大事件概率不大。

正如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所說,很多互聯網平臺通過紅包大戰來拓展應用生態,推動互聯網平臺多元化,但多元化的其他次要應用黏性不強,沒有起到穩固流量的作用。

盤和林建議,對于類似營銷活動,互聯網巨頭還是要創新玩法,流量起于有趣,而不是用紅包砸流量。同時,在推進多元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有較高黏性的多元化應用來吸引用戶。

這意味著,互聯網平臺急需拿出全新的玩法,來搶奪用戶的時間和關注度。

新的跡象已經出現

在此次虎年春節紅包大戰中,京東瞄準下沉市場,淘寶主推直播,微信發力視頻號,抖音、快手堅守短視頻陣地,百度全力推動旗下APP拉新。

同樣是紅包,各家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而在春節的節點下,紅包之外,一些新的跡象也已經出現。

比如今年,賀歲短劇成為破局的一個嘗試。抖音聚焦80后、90后、95后創作者,一反傳統賀歲短片的喜慶向調性,以一部微電影《敬自己》,觸碰到人們內心柔軟的真實感動;快手則聯合喜劇大賽出圈的編劇六獸,拍攝了一部講述“年輕人過年在廁所穿越”的極具腦洞、又不乏溫情內核的賀歲短劇《過過過年》;京東則另辟蹊徑,選擇轉換視角,將鏡頭轉向聚光燈之外的人物,發現故事的另一面,致敬所有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們。

這些對于春節主題及年節包含的情感心理投射的賀歲短篇,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布局,給平臺增加了溫情和情感共鳴,也形成一種逐步加深的年味和期待感。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為平臺搶占更多注意力打下堅實基礎。

無論如何,過的是年,系的是情。春節是文化的儀式,也是情感的寄托。

回顧互聯網平臺的發展過程,從最初的產品中心時代,到以顧客為中心的時代,再到如今以情感和精神為中心的時代,其目標是在不斷進化和改變的。

盡管紅包能吸引大量流量和用戶,但在紅包之外,如何通過創新和用戶體驗吸引流量、留住客戶,平臺仍需思考更多。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紫金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