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和價格雙重影響,中、小企業PMI走弱
2022年1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放慢。
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1.6%,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不難看出,大企業仍然呈現擴張態勢,且擴張的步伐加快;中型企業PMI為50.5%,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雖然仍處于擴張狀態,但不能看出,擴張的步伐明顯放緩;小型企業PMI為46.0%,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小企業不僅繼續處于臨界點之下,且收縮的態勢擴大,顯現出小企業的運行壓力加大、困難加劇、矛盾增多。
1月份的PMI,為什么在大、中、小企業之間呈現如此明顯的差異,出現這么大的分化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小企業如此走弱呢?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可能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是需求,一是價格。需求讓中、小企業生產承壓,價格讓中、小企業經營承壓。
從需求來看,1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9.3%,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很明顯,這是市場需求呈弱的結果。如果不是市場需求偏弱,新訂單指數也不會出現下降。而新訂單指數下降的主要承壓者,則是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主要是兩個方面產品的提供者,一個方面,就是為大企業提供配套產品,一個方面,就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為大企業提供配套,取決于大企業的經營狀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表現不錯,但是,這些方面需要的配套相對較少,對中、小企業的作用不大。相反,配套需求較多的大型企業,運行狀況也一般,對中、小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的需求供給,因此,配套端對中小企業的積極作用有限。
直接面對消費者,當然取決于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取決于市場需求是否恢復。實際情況是,市場需求并沒有得到有效恢復,仍然處于相對疲弱狀態。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69億元,同比增長1.7%,不僅遠低于全年12.5%的增長水平,也低于兩年平均增速3.9%的水平。在這樣的需求狀態下,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中、小企業PMI走弱,也就很正常了。
從價格來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給中、下游企業造成帶來了很大壓力。而中、小企業大多集中于中、下游,自然,也就受到了價格的嚴重擠壓。數據顯示,1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6.4%和50.9%,高于上月8.3和5.4個百分點??梢?,價格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雖然經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些回落,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又有反彈,特別是油價,近日上漲至七年來新高,因此,對企業的影響又在加大,自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也在加大,導致中、小企業困難加劇。1月份中、小企業PMI呈弱,也就很正常了。不過,經濟整體發展態勢不會改變,經濟增長可以保持穩定。
這也意味著,要想解決中、小企業運行困難加劇的問題,需求和價格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就需求而言,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激勵需求的政策措施,相信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春節消費,也會給市場需求帶來一定影響。價格問題,重點在如何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方面,給中、小企業更多扶持政策。中央已經明確,要進一步出臺減稅降費措施,相信會很快就有新舉措出臺。關鍵在于,要確保吃苦政策措施能夠落實到位。
總之,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陣地,保護中小企業,就是保護就業、保護穩定。所以,必須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中、小企業穩定運行、穩定發展,從而為穩增長、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