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河北省內GDP排名倒數的張家口,如今成為“國際張”
2022-02-08 10:33:0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因為地處華北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地理單元的交會點,張家口坐擁綠色的風與白色的雪。

張家口的風很大?!耙荒暌粓鲲L,從春刮到冬”“一年刮兩次,一次刮半年”,雖是當地人的調侃,卻道出了風力資源充裕的現實。因為優質的風能與太陽能(000591),張家口建起了華北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這次北京冬奧會場館能夠實現綠色電力全覆蓋,也正是因為有張家口清潔能源源源不斷的供給。外交部發言人介紹稱:(張家口)張北的風點亮了北京的燈。

另一個特點是雪厚。張家口的積雪期,會從11月上旬持續到第二年的4月上旬,長達140余天,降雪早、積雪厚、雪期長,為滑雪運動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所以,當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后,一時間,河北省內GDP排名倒數的張家口,與張家界(000430)、張家港傻傻分不清的張家口,突然變成了“國際張”。

張家口區位示意圖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背靠京津冀超1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以及全國逐漸風行的冰雪運動,基礎條件上佳的張家口,迎來“冬奧紅利”,端起了“雪飯碗”。

大年初四,北京冬奧會開幕,張家口承辦了除短道速滑、花樣滑冰、雪車、雪橇和高山滑雪大項之外的所有競賽——2月7日,17歲的中國小將蘇翊鳴就是在這里拿下一枚銀牌,明天,備受關注的“天才少女”谷愛凌還將在這里沖擊金牌。

01

“前望京師,后控沙漠,左抱居庸之險,右擁云中之固。”

這是《明統志》中對于曾經的“旱碼頭”張家口的描述。不過,在外界印象中,如今的張家口,在長城沿線眾多城市中并不起眼。延續了河北經濟發展向北趨緩的趨勢,張家口的GDP常年在全省“尾巴”上徘徊,并沒有太多存在感。

時間回到2015年,張家口還在經歷轉型陣痛——2010-2015年,礦山、鋼鐵、化工、水泥四大高耗能產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下降12.9%,但仍高達36%。轉型困難,環保趨嚴,張家口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坦言:“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5項主要經濟指標沒能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

幸運的是,當年7月,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奧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張家口也從一個四線小城,搖身一變成為“國際張”,在冬奧會光環下,承接資源溢出也有了更多底氣。

“北京聯合張家口申冬奧以前,人們只知道湖南的張家界,卻不知道河北的張家口,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張家口了?!睂τ诋數厝藖碚f,這種被幸福“砸”中的感覺至今清晰可感。

張家口終于被看見 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冬奧會籌辦以來,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張家口離北京“更近”了。2019年,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兩地時間距離從3小時7分鐘縮短至47分鐘,張家口正式躋身“北京一小時經濟圈”,成為承接北京資源外溢的橋頭堡。

從1909年的京張鐵路到2019年的京張高鐵,前者送來了大型工業,后者送來了接通世界的要素資源。同濟大學教授孫章對城叔表示,北京至張家口已經形成一個綜合交通與運輸的網絡,融合高鐵、城際鐵路和地鐵等,把北京冬奧會所有賽區全部覆蓋,極具示范性意義。

這不僅使得張家口游客和旅游收入迅速增長,也使得冬奧會的溢出效應加速釋放。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產生109枚金牌,其中51枚將誕生于張家口賽區,更為具體的來說是崇禮——這座曾經默默無聞的貧困縣,正云集世界各地的頂級運動員,吸引著來自世界的目光。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02

過去“冰天雪地刮大風”的困擾,正悄然轉化成為獨特的發展資源——冬天的時間長于同緯度的城市,對于發展冰雪運動十分有利。

冰天雪地成了“金山銀山”,這被當地媒體稱為“冷資源”。其中,主要的場館集中地——張家口崇禮區還被譽為“華北地區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區域”。包括“雪如意”“冰玉環”在內,崇禮滑雪場達到七家。最高峰時,這七大滑雪場每天要接待2.7萬人,成為國內的高端滑雪聚集區之一。

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張家口目前已建成室內滑冰館20座,可開展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等項目的比賽和訓練;越野滑雪場6個,群眾娛樂雪場31個,可開展各項冰雪娛樂活動。

建設這些冰雪設施,張家口可投入了不少。崇禮區財政預算報告顯示,2019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64149萬元(其中奧運資金129128萬元),收到轉移支付資金233695萬元,其中爭取奧運資金129128萬元。2022年預算,為“推動冬奧氛圍升溫”還預留了1050萬元。

為了與“國際張”的名號相匹配,張家口近幾年還在努力補齊城區基礎設施和旅游資源建設品質不高的短板。

成功申奧后第二年,時任崇禮區住建局局長曾坦言,“崇禮的知名度和城市面貌已有較大改觀,但基礎設施、經濟水平等基本條件仍在起步階段,在思想觀念、產業層次等諸多方面與國際化水平的奧運城市標準仍有很大差距。”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張家口的城市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變化最大的,還是當地人。張家口一入冬,不少當地上點兒歲數的婦女就去雪場當服務員,男人當安保、學造雪,年輕人則大多去學滑雪、當教練。有統計顯示,現在崇禮滑雪教練中本地人約占40%,一名水平中等偏上的滑雪教練一個雪季收入,相當于農戶在一個蔬菜大棚里耕耘一年彩椒。

冰雪產業紅火,帶動餐飲、旅店、滑雪等配套服務產業迅速升溫。據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介紹,在崇禮,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超3萬人直接或間接進入冰雪產業和旅游行業,端起了“雪飯碗”。

冬奧會是河北的“三件大事”之一,這輪冰雪經濟所帶來的發展勢能加速釋放。據測算,北京冬奧會給張家口帶來40萬個就業崗位,還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完善。

03

從2月4日到2月20日,冬奧會會期也就16天。閉幕之后,張家口的“雪飯碗”會不會涼?

劉海峰介紹,張家口市委市政府已經把2022年確定為“奧運經濟推進年”,計劃實施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和影響力的會展論壇活動,努力把崇禮打造成為國際冰雪旅游目的地和高端會議會展中心,同時積極開展全季旅游,努力把奧運效應轉化為經濟效益。

張家口冬奧村 圖片來源:張家口發布

在立足服務冬奧會之外,張家口需要考慮更長遠的未來。曾有人建議,崇禮、張家口應該站在更高的平臺上進行品牌定位和營銷,比如面向熱帶、亞熱帶地區開發冰雪運動旅游市場,走向南方,走出國門。

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首批12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北2個、東北三省4個、新疆2個、北京、內蒙古、四川、陜西各1個,張家口崇禮僅是其中之一。想要冰雪經濟長久下去,張家口需要思考如何對全國乃至全球的冰雪愛好者形成吸引力。

好在,全國冰雪產業有方興未艾之勢。冬奧會前夕,國家體育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調查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為24.56%,全國12個省份居民的冰雪運動參與率達到30%以上。

2021年“雙11”銷售數據顯示,雪服、雪板、滑雪鏡、冰雪旅游等冰雪品類,在電商平臺上的訂單呈現爆發式增長?;┓山活~同比增長270%,滑雪單板訂單量同比增長590%,滑雪鏡訂單量同比增長300%,滑雪品類自營訂單量同比增長23倍。

再回到崇禮?!岸瑠W會舉辦地之一”,僅這一個標簽就為它帶來不少流量。從2015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到2019年雪季,崇禮游客數量從127.2萬人次增長到442萬人次,雪票銷售翻番,旅游收入從5.1億上升至33.3億,游客人均消費從401元增長到750元。

這便是舉辦一屆冬奧會能收獲的“遺產”——有高鐵、場館這類基礎設施,有“冰墩墩”這種文化記憶,還有全民參與運動的體育氛圍,這種氛圍將成為崇禮以及張家口“冰雪經濟”持續下去的支撐力量。

記者|淡忠奎 吳林靜

編輯|劉艷美 何小桃 王嘉琦 易啟江

校對|段煉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