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個人存取現金5萬元以上需要登記,什么信號?這兩家銀行將停辦柜面和ATM現金業務,專家解讀......
2022-02-09 16:33:1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3月起,現金存取將迎來新規。

自2022年3月1日起,央行等三部門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將正式實施。

辦法規定,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的,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此外,《辦法》第九條提出,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從事匯兌業務的機構,為不在本機構開立賬戶的客戶提供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實物貴金屬買賣、銷售各類金融產品等一次性交易且交易金額單筆人民幣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

第十二條中指出,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從事基金銷售業務的機構,向不在本機構開立賬戶的客戶銷售各類金融產品且交易金額單筆人民幣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

為什么要出臺這樣的辦法?

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近年來,隨著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發生變化,金融行業反洗錢工作出現一些新挑戰,為提升我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防范能力,需要通過制定《辦法》進一步完善反洗錢監管制度,加強反洗錢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辦法》出臺的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等11部門宣布,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治理洗錢違法犯罪三年行動,堅決遏制洗錢及相關犯罪的蔓延勢頭。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中新財經表示,現金具有匿名、不可追蹤等特點,大額現金往往被利用來進行洗錢、逃漏稅等不法行為,危害國家經濟金融秩序。尤其是在如今非現金支付方式十分便捷的環境下,現金使用占比不斷下降,普通儲戶大額現金使用已經比較少見。

這樣一來,是否會給普通儲戶存取款帶來不便?

董希淼認為,新辦法對于普通客戶來說影響不大,首先,個人存取5萬元現金的情況真的不多了,移動支付及試點中的數字人民幣等多元化的非現金支付方式,已經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的生活所需,不必非要使用現金。其次,就算是需要存取5萬元以上現金,目前只是要多填寫一份大額現金業務表,取款要勾選用途,存款要勾選來源,未要求出具證明材料,對存取款便利程度影響很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還有一則有關現金存取的消息引發關注,有兩家民營銀行宣布將停辦現金業務。

北京中關村(000931)銀行和遼寧振興銀行均為民營銀行,都是在2017年成立的。之所以停辦現金業務,兩家銀行均提到了一個原因:不斷加大線上業務發展力度,集中資源提升電子銀行的服務能力。

在董希淼看來,目前我國有19家民營銀行,民營銀行“一行一點”,線下網點較少,現金業務占比本來就很少,但是現金業務投入成本比較高,這些銀行停止現金業務,基本不影響對客戶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能降低經營成本。

對整個銀行業來說,是不會大規模地停止現金使用的,因此,大家也不必過度解讀。”董希淼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新聞網、央行網站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資料圖)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