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連續生產的傳統產業是城市經濟的底盤。
2月7日凌晨,南京降下農歷虎年第一場雪。天漸亮,全城已是銀裝素裹。
不過,在南京城市邊緣的金陵石化和南京鋼鐵這兩家特大型工廠里,卻是另一種景象。遠觀,幾個大型煙囪正冒白煙;近觀,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換上特制工作服在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接近生產區域時,保持“24小時”運作的一線生產裝備散發的熱浪就已逼近。
在生產一線,數十年如一日,與“年味”往往同步的大雪似乎沒有來過。
因連續性生產的特殊要求,兩家工廠內,由于大部分的工人都在一線生產崗位上巡檢或工作,現場只見到一些零星走動的工人。他們統一著裝。而除了少部分安全區域貼有“歡度春節”的橫幅、掛有個別紅燈籠外,幾乎見不到“年味”。
“這是一種常態,我們心中有年味?!迸阃墓ぷ魅藛T對此很平淡。事實上,安全生產、持續性生產、保基本經濟面等要求,從上個世紀建廠時就已多重疊加至今,這會讓這些特大型工廠顯示出一些特殊性,比如,重點生產區域等因安全生產保持的形象單調性。
據金陵石化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2022年農歷虎年春節假期,每天仍有超過2000名員工堅守在生產經營管理一線,這占到企業總員工數的逾1/3。
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氣和洗滌劑原料烷基苯,是金陵石化的主要產品。作為這些國民經濟生活中最為基礎商品的供應商,產業的特殊性,意味著企業必須“24小時、365天”連續生產。換言之,對金陵石化這樣的企業來說,任何節假日的加班并不是常規意義上的額外勞動,僅是因為工種和崗位不同而產生的一種常態性工作,是連續性生產企業的常規運營方法。
“到2月6日,2022年已累計加工原油180.61萬噸,生產汽煤柴等成品油104.59萬噸,全力保障油品市場供應充足。”2月7日,金陵石化生產計劃部副總工程師、統計室主任劉海寧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外界所知甚少的是,金陵石化、南京鋼鐵這些“365天”企業,是南京經濟的底盤,其代表的傳統支柱產業,更是自疫情以來南京能夠保持較高增幅、經濟總量順利進入全國城市前十的重要因素。在2020年疫情襲來的第一季度,正是因為傳統產業的發力,南京GDP增長1.6%,成為中國當年度第一季度唯一正增長的十大城市和中國唯一正增長的萬億城市。
“過去的一年,南京經歷了一輪疫情,經濟形勢壓力較大,也很復雜,但因為有像金陵石化、南京鋼鐵等這樣的企業存在,城市經濟的底盤、各項工作的組織是穩得住的?!苯K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類企業是疫情防控期間保供保穩的底線。
輻射帶動長江經濟帶
2月2日農歷虎年正月初二,早上7時30分左右,長江邊的氣溫低于0℃,江面霧氣還沒完全散開。經金陵石化碼頭作業人員、計量人員連續2天的工作,“托姆泰坦”號出口船裝載的3.3萬多噸航煤順利駛離碼頭。春節期間,企業順利完成了每天4.9萬噸原油加工量和各類產品的進出。多年來,這些產品先后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但像金陵石化這樣連續生產的企業,生產經營是沒有假期的?!睂τ诔?、正月初一2天的“加班”,該公司口岸辦負責人丁小虎這樣解釋。根據金陵海關提供的數據,2021年1-11月,南京出口3635.7億元,同增20.5%。
“其實,我們的休息日和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是同步的,只不過湊巧我需要在春節期間上班而已?!?月7日下午,剛剛結束巡檢的金陵石化煉油四部安全管理人員張少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這位來自內蒙古的小伙畢業于常州大學,已連續3年在春節期間保持“上班狀態”,但本質上屬于他的“休息時間”并沒有減少。
南京鋼鐵也不例外。鋼材屬于國家儲備物資和基本建設耗材,要通過連續性生產保證鋼材市場供需平穩,而高爐、加熱爐等爐臺,重新啟動一次會消耗帶來極大的成本。
“江蘇沿江8市的汽煤柴油等,絕大部分都是我們供應的,這些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產品生產供給必須保持24小時不間斷?!苯鹆晔傉{度長劉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外,企業同時還是江蘇諸多新材料工業園區的基礎原材料(成品油、液態烴、石油苯、烷基苯等)主要供應商之一,并在沿長江上下游各地產業園區擁有大量的客戶,是沿長江經濟帶最重要的燃料型煉油企業之一。
據劉軼介紹,如果算上企業與所在地開發區的共建聯動機構,每逢節假日等“兩特兩重”時期,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帶班,安全、生產、設備等專業技術人員輪流值班,實際上有5套人馬確?!?4小時”運營。簡言之,這一工作機制本質上是“換人不換馬”,在體系內部俗稱“倒班”。因此,在金陵石化,超過1/3的崗位人員在春節等節假日期間保持正常連續運作,這不是負擔,也不是獎勵,而是一種工作習慣和企業文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2021年10月華東地區曾一度面臨柴油短缺問題,在接到有關指令后,金陵石化迅速對生產流程進行了調整,不計成本加大了柴油生產量,不到半個月就平穩了市場的供需兩側。
劉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幾年來企業面臨著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的雙重重壓,但現在看來,經受住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考驗,“從南京城市面和企業的生產經營面看,主要在于防控的精準化工作做得很好,比如,對員工身體狀況和行程動態等,進行了實時掌控?!?/p>
切入細分市場:
傳統產業向“特”轉型
在產業格局加快重構、行業競爭全面升級以及“雙控”“雙碳”加速倒逼的新形勢下,像金陵石化、南京鋼鐵這樣特大型企業已不可能再走單純擴大規模的“老路”。
“除了完成中石化安排的生產經營任務外,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從油向特轉型是一個方向?!眲⑤W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轉型是利用企業自身的優勢,瞄準細分市場領域,或利用規模和體制優勢,降低部分產業的成本。
所謂“油轉特”,不追求規模,而是以增加值和附加值為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以2021年完成的一個項目看,經過幾乎零投資的技術改造升級后,生產出了一種高純度的醫用溶劑正己烷,為生物醫藥產業做出了積極貢獻。而南鋼也積極在“特鋼”領域占領市場,研發了35個核心產品,如高標軸承鋼、耐候橋梁鋼以及鎳系鋼等。
以這類引領細分市場的新產品開發為抓手,金陵石化、南京鋼鐵正積極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走產學研協同之路,成立高端研發中心,在不增加能源消耗、保基本經濟面需求產品的基礎上,向特殊用途產品轉型發展。
這些項目,將是未來這些傳統產業企業轉型的重要領域。何雨認為,在科技創新這條路上,當煉化、鋼鐵等傳統產業依托自身優勢進行業務轉型時,其“研發-中試-量產”的速度會很快。
(作者:王海平 編輯:周上祺)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