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金融企業頻頻牽手體育名人折射行業轉型大趨勢
2022-02-11 07:33:19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證券時報記者 段久惠

憑借體育競技中綻放的耀眼光芒,冬奧會新晉冠軍谷愛凌獲得了國人的喜愛,在人氣一飛沖天的同時,也成為商界新“頂流”,成為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運動員之一。早在去年8月,谷愛凌就獲“中國銀行(601988)全球冰雪推廣大使”稱號,并受邀成為中行“冬奧雪板借記卡”產品體驗官,中行也成為谷愛凌在國內的首家銀行卡服務機構。

長期以來,體壇商業化運營常見于食品飲料、互聯網大公司、汽車、電子等行業領域,不過細心觀察會發現,從東京奧運會獎牌得主蘇炳添,到近期亞洲杯冠軍中國女足,再到冬奧冠軍谷愛凌,金融機構主動牽手體壇名將的案例越來越多。

這一現象折射出我國社會經濟和金融行業正在發生大變化。伴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推廣,國民物質生活條件提高改善,全民運動的熱情不斷升溫,體育賽事及運動競技帶動的產業經濟也隨之壯大。尤其是一些在國際賽事上摘金奪銀的運動項目,體壇名將和知名團隊備受關注,大眾認知度也頗高。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用成績說話的體育名人形象健康、陽光,契約合作關系也更穩妥安全,其展現的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契合金融機構的核心形象。

相比其他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此前與體育名人合作案例很多。比如泰康人壽選擇武漢籍的網壇名將李娜作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中國人壽(601628)選擇與姚明簽約,后者成為其首位全球形象代言人;孫楊因在倫敦奧運會的出色表現,進入中國太保(601601)視野,成為其代言人。

去年底,招商銀行(600036)牽手蘇炳添,使其成為全球品牌代言人,合作層次也更深更多元。圍繞代言人塑造的公眾形象,除了傳統的海報、品牌短片等線上線下差異化營銷,更明顯的是,銀行試圖將名人代言人形象標榜的價值定位、業務屬性,通過社交媒介下沉式傳播來觸達自己的客戶群。

銀行業曾經歷過規模制勝的階段,而當前銀行業的分化日益明顯,進入以質量和結構取勝的階段,伴之金融科技對業態的革新塑造,用戶群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更加復雜多元。個性化、智能化的客戶訴求,也自然驅動優質的銀行差異化、親民化。

見微知著,金融機構們牽手體壇名將的新變化,折射的是金融行業轉型大時代的一部分外化細節。

近期在亞洲杯奪冠的中國女足隊伍背后,有支付寶“十年十億”計劃系統支持職業賽事、青訓項目,有上海農商銀行數年出資支持,更是展現了金融機構參與國民體育項目的方式多樣性。應該看到,我國不少體育項目距離“全民性”還很遠,發揮榜樣的力量、獎勵體育競技場上的卓越者和付出者,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加入其中無疑令人欣喜。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