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1月信貸“開門紅”
2022-02-11 10:34: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值得關注的是,1月社融增量超過市場預期,創歷史單月最高,社融增速創2021年8月以來新高。

1月信貸“開門紅”。2月10日,央行公布的2022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顯示,1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8%,同比、環比均表現為增長;新增人民幣貸款3.9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雙雙超過市場預期,均創歷史上單月統計新高。

東方金誠首席研究員王青認為,整體上看,1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充足發力、靠前發力效果已經顯現,寬信用過程正在加速,信貸結構明顯改善,并正在從此前的政府融資發力轉向企業和政府融資雙輪驅動。這將為今年上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對沖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提供關鍵支撐。

M2回升,社融增量創歷史新高

1月末,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39萬億元,同比下降1.9%,剔除春節錯時因素影響,M1同比增長約2%。2022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20.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值得一提的是,M2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中國銀行(601988)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整體看,1月份金融數據明顯回暖既有政策刺激因素推動,也有季節性因素影響。但根據往年經驗,預計M2和社融增速難以維持持續性高增長,但仍有望維持在“9”“10”區間內運行。

梁斯分析,從往年經驗看,一季度通常是全年信貸投放的最高峰,而1月份也是信貸投放大月,2022年這一現象仍在延續。由于年初金融機構信貸額度充足,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則,金融機構會在一季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加之近段時間以來央行連續通過降準、降息等方式強化逆周期調節,提升了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貸款規模創新高背景下,銀行貨幣創造能力增強推高了M2增速。

“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前置發力支持穩增長,1月新增財政存款5849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5851億元,相當于起到了加大貨幣投放作用。此外,去年1月M2增速回落0.7個百分點,形成了較低的基數,也對本月M2回升起到一定作用。”中國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研究員溫彬如是說。

社融方面,2022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2022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20.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值得關注的是,1月社融增量超過市場預期,創歷史單月最高,社融增速創2021年8月以來新高。

從結構看,表內貸款、政府債券、直接融資對1月社融多增形成較大貢獻。溫彬分析,表外融資新增4479億元,同比小幅多增328億元,雖然表外融資一改此前的減少趨勢,但與去年1月多增的規律基本一致。從結構上看,委托貸款新增428億元,信托貸款減少680億元,由于銀行信貸額度較為充足,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較多,為4731億元,但同比少增171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研究員王青表示,除貸款外,1月社融同比增量主要來自政府和企業債券,反映出穩增長政策發力對寬信用的推動作用:政府債券同比多增源于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企業債券融資放量則與寬貨幣下發行利率走低和基建穩增長提振城投基建配套融資需求有關。

展望未來,王青認為,“考慮到當前房地產市場降溫過程仍未結束,市場信心有待進一步修復,接下來幾個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同比多增勢頭。我們判斷,著眼于夯實穩增長基礎,二季度貨幣政策在降準、降息方面仍有操作空間。”

信貸開門紅,新增人民幣貸款創單月新高

數據顯示,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0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96.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2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2.85萬億元和3944億元。

王青分析,2022年1月信貸投放如期取得“開門紅”。不過,1月信貸同比多增規模未能止住貸款余額增速下滑勢頭,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速較上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至11.5%,續創2002年6月以來新低。由于年初信貸額度充足,加之“早投放、早收益”,1月新增貸款規模環比高增屬季節性現象,但在上年同期信貸投放力度較大的情況下,當月貸款同比多增且多增規模為去年3月以來最高,顯示信貸投放力度正在切實加大。

他進一步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監管層“穩信貸”態度明確,通過實施降準降息改善商業銀行負債端情況并引導LPR報價下調以及對商業銀行窗口指導等方式,督促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并降低貸款融資成本,避免“信貸塌方”。同時,隨著基建穩增長發力,基建類貸款需求上升,成為1月需求端拉動貸款同比多增的主要推手。

從結構上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17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結束了2021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少增的態勢。”梁斯分析,雖然受疫情影響,企業對紓困資金的需求仍然較為旺盛,導致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大幅多增。但在逆周期調控加速發力背景下,企業中長期資金需求動力上升,表明對經濟預期有所回暖。

居民部門,住戶貸款增加843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06億元,同比少增227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424億元,同比少增2024億元。梁斯表示,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024億元。一方面,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調下,居民住房貸款融資將繼續維持偏緊態勢,難以出現明顯放松。另一方面,2021年年初房地產市場交易火爆,居民中長期貸款多增幅度較大,造成了高基數。

此外,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83萬億元,同比多增262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41萬億元。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1月居民貸款少增、存款多增,反映居民1月消費支出與購房需求有所放緩(偏弱)。但居民中長期貸款仍偏弱,主要是房地產需求恢復仍有個過程,隨著國內信貸執行政策糾偏與個別房企風險影響逐步淡出,樓市供需兩端將逐步回暖。”

(作者:邊萬莉 編輯:包芳鳴)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