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和國家批準的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成都為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經驗,眼下正加速探索“綠色顏值”向生態價值轉化路徑。
前不久對外發布的2022年成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成都將以新發展理念為“魂”、以公園城市為“形”,堅決扛起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大使命。2022年,成都將堅持“雙碳”引領,優化四大結構,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如何形成成都低碳綠色發展的新動力(310328)源?上個月底,成都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支持淮州新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淮州新城及其所在的成都市金堂縣被再度委以重任。據其內容,到2035年,淮州新城將發展成為全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一系列行動迅速展開。新春開工第一天(2月7日),一場在金堂舉行的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將“支持淮州新城在前期的良好發展基礎上形成更好的發展勢頭”;后一天,金堂緊鑼密鼓開展“動員部署大會”,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就在昨天(2月10日),金堂舉行綠色低碳等產業項目簽約儀式,總簽約金額達129.4億元。
在成都新一輪發展中,肩負著做優做強創新策源轉化、新興產業集聚等功能重任的淮州新城,正在探索塑造城市未來競爭新優勢。而對于金堂,在奮力建設“三個做優做強”示范區的建設要求下,“綠色制造先鋒城市”的愿景亦徐徐變為現實。
政策頻頻落地 千億級綠色制造產業集群加速培育
“雙碳”目標下,金堂作為成都節能環保產業主承載地,迎來發展東風。
昨日簽約儀式現場,中伏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亞倫有些激動。同一天,由中伏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云南國際公司和淮州新城三方共同參與、投資50億元的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國家級試點項目正式開工。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金堂就成為四川6個試點縣之一、成都唯一試點縣。據吳亞倫回憶,也是從去年開始,金堂與中伏能源一道,對全縣能耗情況和分布式光伏進行規劃,及早行動使金堂方案成為唯一準備充分的方案得以通過。
根據方案,依托試點,項目將打造低碳產業園區、低碳指揮交通、綠色建筑、零碳社區等多維度碳中和示范應用場景,推動智慧光伏城市建設,探索光伏儲能、上網輸送等細分領域發展,構建“光伏-儲能-應用”一體化模式,形成“1+ N”晶硅光伏產業集群。
不斷落地的政策正推動金堂現有產業和城市加速蝶變。
剛被再度委以重任的淮州新城,在培育形成“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的目標下,將進一步打造碳中和產業生態圈試驗區、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核心區、產教融合示范區四大產業發展載體,新一輪目標中,到2025年,淮州新城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其中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而對于金堂全縣,在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二批百強縣重點培育對象的同時,建設“綠色制造先鋒城市”的目標亦被提上日程。根據規劃,金堂將積極參與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構建由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組成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鏈式發展,培育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制造基地。
加速建圈強鏈 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度超73%
金堂深耕節能環保產業已有超過十年歷史。據金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成都東向出川通道的優勢,金堂節能環保(光伏)、清潔能源產業迅速成勢,聚集通威太陽能(000591)、通合新能源等規上工業企業198戶,去年工業產值達319.2億元,同比增長50.6%。其中,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度超過73%,成為金堂綠色制造產業的最大亮點。
對比“綠色制造先鋒城市”的更高要求,金堂正在探索進一步放大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提高發展質效。一種“鏈主聚鏈屬、主鏈拓輔鏈”的鏈式發展的模式被納入金堂做優做強產業的路徑當中。
此前,金堂曾對全縣產業鏈條進行系統梳理。在構建“133”現代產業體系的引領下,金堂提出突出發展以通威太陽能為龍頭的晶硅光伏產業鏈條,著力壯大以巴莫科技、寧德時代(300750)為龍頭的新型鋰電池產業鏈條,做優做強節能環保、安全應急、通用航空、綠色食品產業鏈條,并將其歸納為“1+1+4”綠色制造體系。
順著這些鏈條,能夠延伸出更廣闊的產業發展“路線圖”。
就在不久前,金堂主要負責人創新提出建圈強鏈“三板斧”思路——對于鏈主型企業,鼓勵其進一步深耕本地,設立研發運營總部、配送結算中心等機構,增強引領產業鏈集群發展的帶動力;對于創新型企業,推進“專精特新”引育工作,確保每條產業鏈都有“瞪羚企業”“隱形冠軍”;而對于中小企業,則發揮其聚集優勢,以其良性成長助推產業鏈質的飛躍。
而將目光聚焦于產業鏈,探索“以商招商”“補鏈強鏈”,也意味著政府需要轉變思維,“刀刃向內”,改變體制機制和工作方式。
不久前,金堂出臺《促進招商引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實施方案》,以有效推行“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投基金、領軍人才”協同配合的招商模式。
而根據最新安排,金堂還將組織成立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建圈強鏈謀劃和牽頭抓總。同時,對于每條具體的產業鏈,還將推進一個“鏈主”企業、一名“鏈長”牽頭、一套項目工作組推進、一名具體責任人負責的“四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再定位“主承載地” 探索成都“工業戰略拓展區”
放眼整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金堂的角色格外重要。據金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堂是市委明確的碳中和產業生態圈“主承載地”,推動成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也具備綠色低碳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眼下,金堂作為“引領者”的形象也愈加鮮明。在“成東中心,公園水城”的新定位下,金堂正重塑城市產業經濟地理,突破現有發展掣肘。一個突出的例子體現在交通上,根據最新的規劃,成都將加快推進淮州站建設運營、國際鐵路港淮州輔港前期工作,同時規劃研究市域鐵路S2線,完善淮州新城市(300778)域軌道交通網絡。
而基于現有產業發展基礎,金堂向外尋找合力、推動串鏈成圈的動作更為迅速。
不久前,金堂與四川天府新區簽訂《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搭建產業工作專班、共建產業生態圈、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共建產業示范園、培育產業創新人才、突出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綠色制造典范和轉化公園城市理念等八大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外界看來,這是四川天府新區策源地和金堂腹地資源優勢、產業鏈“主承載地”和“協同發展地”的絕妙合作。一種“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的產業互動模式將由此得以探索。
在此基礎上,金堂還將與8個協同區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鼓勵區域間企業、行業協會、商協會及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多形式的技術交流、行業論壇和應用推廣活動,共同促進企業在協同區設立研發總部、拓展應用場景,在金堂縣設立生產制造基地,共同推動產業聯動發展、延長鏈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金堂堅持“工業挑大梁、制造業扛大旗”的又一個重要節點。
金堂工業化曾經歷四個階段。1994年的起步、2004年成都紡織印染工業的聚集帶來快速擴張、2015年成都“大智造”板塊東移帶來的轉型調整、到2018年成都東進戰略實施、建設淮州新城后帶來的融合提能,每一次都與成都城市發展調整變化緊密相關。去年,金堂剛獲評2021年全省唯一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示范基地,全新的發展篇章亟待開啟。
一種新的暢想是,基于淮州新城工業發展,金堂能否打造成都工業戰略拓展區?在制造業新一輪發展的趨勢下,金堂還將有望迎來新的升浪。 文/伍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