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吳琦:電力市場化需把握環境友好等五組關系
2022-02-11 15:03:07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2月10日電 題:電力市場化需把握環境友好等五組關系

作者 吳琦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開啟了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以2015年3月中國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為標志,中央及各部委多項政策陸續出臺,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提速。

一是市場化交易電量比重大幅提升,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明顯增強。2021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3.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4.6%,是2015年市場化交易電量的近7倍,年均增長約40%。

二是中長期交易和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覆蓋,首批8個現貨試點已進入結算試運行階段,第二批6個現貨試點也已啟動建設。

三是以省級電力市場為基礎、以跨省跨區市場為突破、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為方向的電力市場建設初見雛形。

2022年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十五五”時期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必經之路和關鍵一步。深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五組關系。

一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供應安全、價格低廉與環境友好的關系。“能源不可能三角”是指沒有一個能源系統可以同時滿足供應安全、價格低廉、環境友好這三個條件。從中國現實國情來看,電力穩定生產和供給安全是前提基礎,價格穩定低廉是本質要求,新能源發展和污染排放減少是發展方向。在保障供應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有序地實現新能源的替代,推動煤炭清潔化利用、新能源多類型多路徑供應,實現“煤炭、油氣、新能源”等多能源互補,構建多能智慧高效協同的現代能源體系。同時,統籌考慮各地區能源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企業和社會的電力成本承受能力,通過合理的市場機制設計和有效的市場價格監管,確保電力價格在合理范圍內波動,建立健全電力市場價格的長效機制。

二是正確認識和把握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化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也是中國深化改革的總體方向,電力行業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領域。但電力行業除了商業化特征之外,還具備公益化特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像紡織、服裝、鋼鐵等行業一樣完全的、快速的市場化是不現實的。同時,電力行業是國有企業較為集中的行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強自然壟斷的特征。因此,電力市場化改革,要在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下,遵循電力運行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只有市場的“無形之手”,沒有政府的“有形之手”,會造成市場失靈、公平難以保障等問題。發揮政府作用應把握好度,不僅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能源公共服務,也要發揮好監督管理作用,保障公平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秩序。

三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全國市場與區域市場的關系。省為實體的電力格局是中國電力市場發展的基礎,但中國各省、各區域間能源資源稟賦分布不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又存在不可預測性、不穩定性等特點,省級、區域電力市場難以解決能源供給過剩、需求高漲、系統調節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必須引導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這既要加快完善省級、區域電力市場,充分發揮省級、區域市場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基礎作用,實現省內、區域內的電力資源配置和平衡,也要強化不同區域、不同層次市場的相互耦合、有序銜接,有序推進跨省跨區市場間開放合作,逐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

四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電力系統的本質是實現供需的精準、實時匹配。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逐步成為發電主體,終端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供給側和需求側都變得更加不可控,電力系統運行也將高度離散化、分散化、類互聯網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源隨荷動”電力生產組織模式將向“源荷互動”轉變。這需要豐富電力交易模式,包括發電權交易、用電權交易、綠色電力交易等,并將從根本上重塑電力市場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同時,需求側可調負荷資源、儲能、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新型市場主體將深度參與電力市場,充分激發和釋放需求側的靈活調節能力,促進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消納并推動競爭型零售電力市場發展,為電力系統的經濟可靠運行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五是正確認識和把握電力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關系。由于新能源、儲能技術仍待發展,而且電力交易市場在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電力期貨交易基礎尚不完善,沒有現貨市場的穩定運行,期貨市場的推出也無從談起。因此,短期內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將以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為主。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運行,現貨價格的波動性會讓電力企業面臨價格風險,建立提供平衡風險和套期保值工具的期貨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應從頂層設計層面統籌推進中國電力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建設,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參與現貨市場,持續推動電力中長期市場建設,不斷豐富交易品種,為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奠定基礎。(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