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
中國消費者協會就發聲
看3D影片眼鏡額外收費
屬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條款”
不合法
然而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近日走訪調查發現
北京部分影院以疫情防控為由
要求消費者自費購買或租賃
3D眼鏡觀影
看3D電影需購買3D眼鏡
影院:去年開始就不免費提供了
春節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來到北京沃美影城常營店(以下簡稱沃美影城)發現,有觀眾購票觀看3D電影《魔法滿屋》時,沒有攜帶3D眼鏡。服務臺工作人員表示:“沒自帶3D眼鏡的觀眾可在旁邊機器處租賃,價格也不貴。”
記者看到,這臺共享3D眼鏡的租賃機上,標注了“每副眼鏡租借費用:2.5元/4小時”。
記者用手機掃碼登錄后看到,頁面上默認選項為“高清無菌眼鏡”,相關頁面顯示3D眼鏡有成人款、兒童款和夾片款,均為封裝好的消毒眼鏡,收費2.5元/4小時。此外還有“IMAX眼鏡”“影院普通眼鏡”選項。
▲掃碼進入租借,默認“高清無菌眼鏡”頁面
記者嘗試選擇“影院普通眼鏡”,發現要交押金,4小時內免費,超出后每小時收費0.1元,這種眼鏡沒有獨立包裝。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工作人員在售票時未主動告知觀眾能夠“免費租賃”,加之機器正面上只有“每副眼鏡租借費用:2.5元/4小時”字樣,觀眾容易誤認為只能付費租賃。而在沃美影城的相關網絡購票頁面,記者發現有“影城不提供免費3D眼鏡,請自備或到前臺購買”的提示。
2月6日下午4時許,《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同樣以消費者身份來到北京耀萊成龍影城慈云寺店(以下簡稱耀萊影城),碰到不少觀眾準備入場觀看3D電影《熊出沒·重返地球》,服務臺工作人員不時提醒未帶3D眼鏡的觀眾“需在前臺購買3D眼鏡”。記者看到,觀眾在前臺支付2元費用后會拿到一張憑證,然后憑借該憑證在檢票處拿到3D眼鏡。
在現場,記者未發現3D眼鏡需要觀眾自備或購買的提示信息。工作人員表示,從2021年開始影院就不免費提供3D眼鏡了。在該影院的相關網絡購票頁面,記者同樣也發現了“3D眼鏡需自備或購買”的提示。
影院稱出于疫情原因收費
涉及“嘉華國際”“保利國際”“百麗宮”
為何不主動提供免費3D眼鏡?
耀萊影城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在疫情前3D眼鏡都是免費提供的,但現在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影院在3D眼鏡清潔消毒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希望消費者自帶或購買3D眼鏡實際上是出于對消費者健康的考慮。
北京市其他影院情況怎么樣呢?
2月13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在一點評APP上發現,影院在具體的“選座”界面或是“特色服務”專區,都會有針對3D眼鏡使用的通知或提示:
嘉華國際影城活力東方店標注了“疫情期間,影城將不提供公用3D眼鏡,請自備或購買3D眼鏡”;
保利國際影城東壩店顯示“觀看3D影片需自帶或自購眼鏡(夾片、成人、兒童眼鏡每副2元)”;
百麗宮影城國貿店和百老匯影城(APM購物中心店)均標明“3D眼鏡價格5至10元”;
楓花園汽車電影院朝陽公園店則顯示“3D眼鏡自助租賃柜每個200元押金,2元租賃柜平臺手續費”。
此外,對于是否免費提供3D眼鏡,有的影城標注簡單明了,有的則“遮遮掩掩”,如:
橫店電影城王府井店標明“觀看3D影片需佩戴3D眼鏡”,但未說明是否收費;
蘇寧影城慈云寺店則標注為“提供免費3D眼鏡,夾片眼鏡收費”,不過沒有標明具體收費標準。
記者在該點評APP上還發現,并非所有影院都有3D眼鏡的收費提示,而且即使有提示,多數也不明顯,如果不仔細查找很難發現。
影院須提供免費3D眼鏡供消費者選擇
強制租售侵權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影院以疫情為由不免費提供3D眼鏡應屬于自主行為,相關部門并無此規定。
2021年8月國家電影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當前電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有對座椅、3D眼鏡等觀眾直接接觸物品嚴格落實消毒頻次要求,未提到影院不免費提供3D眼鏡。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免費提供3D眼鏡的影院仍為數不少,目前包括萬達、金逸等在內的多家影院依然免費提供3D眼鏡,雖然這些影院也售賣3D眼鏡,但并未將免費提供3D眼鏡這項服務取消。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陳音江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采訪時表示:
免費為消費者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合格3D眼鏡是影院的義務,影院不得強制或者誤導租售3D眼鏡。影院提供更高品質的收費服務,尚可理解,但前提是要同時提供免費3D眼鏡讓消費者選擇,而且收費服務必須做到明碼標價,嚴禁強制或誤導消費。
如果影院拒絕提供符合要求的免費3D眼鏡,或者存在誤導消費行為,消費者可以保留好相關證據,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身的合法消費權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