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央行增量平價續作MLF 后續還有降息窗口嗎
2022-02-16 07:20:08   來源:北京商報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新一期“麻辣粉”如期上桌。2月15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2年2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2月18日MLF到期的續作)和1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其中,MLF中標利率2.85%,逆回購中標利率2.1%,均與上一期保持一致。

緣何增量續作MLF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由于2月18日有2000億元MLF到期,此次MLF續作也被業內視作微幅增量平價續作。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央行續作MLF,量增、價平,略超預期,央行增加中期限資金投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釋放央行積極穩增長政策取向;主要是我國經濟面臨復雜的內外環境,央行適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央行適度加大中期資金供給,有助于穩定市場對經濟前景預期。

另外,由于節前逆回購資金于近期集中到期,節后至今,央行在逆回購操作上凈回籠資金達萬億元。

可以看到,春節假期結束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重新恢復常態。“節前逆回購資金集中到期,所以呈現流動性大幅凈回籠,這也是正常現象,每年如此,屬于過剩流動性回收,不會對資金面和市場預期產生明顯影響。”資深宏觀分析師王好分析道,此次加量1000億元續作MLF,央行或主要考慮到適逢存款類機構月中繳準,同時近期還有總額接近2400億元的政府債券融資(已披露)。

整體來看,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既不讓市場缺錢,也要避免市場資金過度寬松,主要通過公開市場多種工具、靈活操作,讓市場利率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動。市場資金面上,2月15日的數據顯示,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短期品種多數下行,其中隔夜Shibor下行5.9個基點報1.807%,7天期下行2.3個基點報2%,不過,14天期上行3.6個基點報2.008%。

LPR利率下調可能性偏低

除了操作量,MLF續作的另一關注點在于利率水平。從此次操作來看,央行在價格政策上保持等價操作,利率維持在2.85%,基于MLF的錨定作用,多位分析人士認為,按照以往慣例,本次央行維持MLF利率穩定,預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的可能性偏低。

王好認為,央行選擇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兩次調降LPR利率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踐行宏觀調控政策跨周期調節;二是保持前瞻性,基于市場充分預期,促進春節假期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升,進而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從政策效果來看,一方面,1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社會融資需求顯著提高;另一方面,節后復工復產已經全面啟動,政策效果能否持續體現尚需觀察。因此,當前窗口并非降息的最佳時點。由于此前LPR降息幅度高于MLF,因此本月LPR繼續調降的可能性也不高。

周茂華同樣稱,1月金融數據表現強勁,實體經濟融資供需兩旺,央行短期降息迫切性不高。MLF利率作為LPR報價利率的“錨”,加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整體理想,預計本月LPR利率保持穩定。

展望后續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說道,從趨勢看,上半年國內政策重心仍是促內需、穩增長,貨幣政策穩健略偏松,未來降準等政策仍有空間。但考慮目前國內經濟面臨復雜內外環境,既有結構方面問題,也有需求方面壓力,國內需要多部門政策協同,更多采取總量與結構性工具配合,精準發力。

王好則稱,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主要還是取決于經濟“穩增長”的效果。“穩增長”是一個總量目標,因此需要運用總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支持。目前,貨幣市場流動性維持充裕,主要矛盾在于實體經濟部門信貸需求不足,因此,價格型工具(降息)優于數量型工具(降準)。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依然存在降息可能,但窗口期在不斷縮小。在“穩增長”工作順利完成后,貨幣政策的重心才會移到“調結構”上來,最主要的工作自然就是“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

“后續資金面大概率仍將保持合理充裕,但需要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節奏變化。”王好補充,貨幣政策目前的焦點是“寬信用”,但“穩增長”決定了“寬信用”的程度大概率不會過激。由于目前仍存在降息可能,利率債和高評級信用債依然有一定的機會。“寬信用”確立后,信用下沉會有不錯的收益,但需注意緊隨“寬信用”的方向。此外,近期A股震蕩與貨幣市場流動性關系不大,“寬信用”和政策明確支持的方向可能存在結構性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