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血奴”事件背后的58同城:以招聘成名,又因招聘陷阱重重
2022-02-19 18:03:01   來源:南方+客戶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2月16日,中國駐柬埔寨使館發布了“血奴”案的談話通報,90后江蘇小伙因輕信同城網絡虛假招聘廣告,被犯罪團伙脅迫偷渡至柬埔寨,后遭柬西哈努克港中國城內網賭電詐團伙非法拘禁,并被多次大劑量抽血,生命垂危。

“血奴”案受害者李亞明。

據媒體報道,受害男子因輕信了58同城高薪招聘的虛假廣告,最終一步步淪為“血奴”。對此,58同城回應稱,未查到當事人所提及企業發布的招聘信息。

58同城再次受到公眾強烈批評。這家依靠同城招聘起家,曾號稱“一個神奇的網站”的招聘平臺,后來卻逐漸成為網友口中的“騙子集中地”。

在裁判文書網上檢索“58同城”,刑事案件卷宗超過5000起

“2017年我取得了保安員資格證,在北京當上了保安。”2021年,李亞明在網上認識了一個自稱“楠楠”的招聘人員,楠楠告訴他,去廣西的夜總會當保安,每個月發5000元工資,還能包吃包住。

根據李亞明的說法,這名招聘人員正是其在58同城上檢索“保安”工作時而相識。盡管截至目前,58同城否定了這一說法,稱未查到當事人所提及企業歷史發布的招聘信息。

但一家具有詐騙性質的團伙為何能在網絡上堂而皇之地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之一。

58同城網頁截圖。

記者嘗試在58同城網站及APP上檢索“保安”,僅廣州地區就有超過70頁的招聘啟事,而薪資待遇也從4000元到萬元以上不等,應聘者僅需要填寫姓名、電話號碼、過往經歷等簡單信息,即可投遞簡歷,倘若得到雇主青睞,雙方即可在網頁或APP內取得聯系。

也正是由于如此的便利,也為不法分子進行虛假招聘和實施犯罪之行提供了空間。《法制日報》曾在2017年報道,記者通過檢索全國11家招聘平臺所涉及的官司,涉及刑事案件較多的是58同城和趕集網,其中58同城是唯一刑事案件數量高于民事案件數量的。

在裁判文書網上檢索58同城,涉及刑事案由的卷宗超過5000份。

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檢索“58同城”,刑事案件卷宗超過5000起,僅2019年就有超過1200起涉及58同城的刑事案件。而在這些案件中,被告多通過58同城發布虛假信息進行攬客或招聘從而開展違法活動牟利。

2021年江西泰和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跨境賭博案件的卷宗顯示,2016年以來,以陳某輝等人為首的跨境網絡賭博犯罪團伙,在緬甸、菲律賓兩國跨境搭建賭博平臺,組織中國、緬甸籍人員分別在緬甸、菲律賓兩國跨境開設網絡賭博公司,吸引中國公民參與賭博。團伙所經營的賭博平臺的會員(賭客)充值總金額超1.6億元。而該案中張某、高某等多名被告正是通過58同城網招聘進入境外公司工作。

法制晚報曾梳理2017年到2018年涉及招聘類案件的情況。

湖南省嘉禾縣人民法院2021年審理的一起案件卷宗顯示,2020年6月,唐某在手機58同城APP上看到一條可以去國外工作的招聘信息,便添加了對方的微信進行聯系后,幾人和“00后”被告人王某相約并按照對方的安排,來到昆明會合,結伴在“蛇頭”的帶領下從中國境內偷渡至老撾工作。最終,法院認為被告人王某伙同他人偷越國境,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偷越國境罪。

網絡招聘信息安全何以保障?

網絡招聘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淪為網絡安全的重災區?近年來因虛假招聘所引發的案件中,信息安全正成為關鍵一點。

2018年11月7日、11日,北京市公安局官網曾接連兩次發布“高薪招聘詐騙”相關信息,提醒求職者在求職時提高防范意識,更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重視網絡信息安全。

當時,北京民警在接到20多起虛假招聘報案之后,通過臥底調查揭露了這種環環相扣的招聘騙局。詐騙公司先是通過高薪、高待遇吸引求職者,然后通過影視基地培訓、參加群演等方式引誘入局,中間陸續收取伙食費、保密費、培訓費并承諾按月返還,騙局環環相扣。最終警方破獲了5個犯罪團伙、抓獲了21名嫌疑人。

招聘行業中網絡安全問題不僅局限于招聘詐騙。11月2日,西城區法院公開審理了一場泄露公民信息的案件,一位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獵頭,從招聘網站、原單位工作中獲取了求職者信息,并在獵頭群中互換簡歷信息,共非法獲取了1852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并將部分信息提供給他人。有從業者稱,當下招聘行業中簡歷的海量下載、買賣、互換,乃至高價值的簡歷交換、企業通訊錄共享,已成行業普遍現象。

2020年4月20日,廣州白云法院宣判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五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到十個月不等,并處罰金。

愈演愈烈的招聘詐騙、數據泄露現象,正在給求職者埋下越來越多的網絡安全隱患。據了解,2020年4月20日,廣州白云法院宣判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五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到十個月不等,并處罰金。經查明,被告蔣某購買58同城網站的賬號后,再指使員工在58同城發布大量虛假招聘信息,以收集應聘者的個人信息,再由同伙將這些信息販賣給他人牟利。經審計,蔣某等人非法獲取、銷售公民個人信息共計4.2萬多條。

法官提醒,隨著58同城等招聘網站的發展與壯大,通過此類招聘網站向企業發送電子簡歷的人越來越多。簡歷信息一般包含姓名、出生日期、住址、電話、電子郵箱、身份證號碼等詳細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均關乎個人信息安全,甚至關乎人身和財產安全。

而不法分子非法竊取了個人簡歷信息,販賣給他人牟利,不僅侵犯了求職者的隱私權,使得求職者飽受騷擾,情節嚴重的,則更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介難題還是網絡欺詐,網絡招聘出問題誰負責?

此次“血奴”事件發生后,有網友提出質疑,招聘平臺對于求職者入職后的情況是否會追蹤了解。

多年來,模特兼職招聘已成網絡招聘騙局高發地之一。江門市的劉小姐向南方+記者反映,2021年12月4日其在58同城上看到一家文化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后,便投遞簡歷前往江海區中環廣場的聚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面試。

“當時經理就隨意看了一下我就說可以做模特。”劉小姐說,對方提出入職前需要一張“模特卡”進行宣傳推廣,必須要在專業的模特公司拍攝,“對方說如果去外面拍需要三四千甚至上萬,但是在他們公司拍只需要1880元。”

盡管劉小姐對于這樣的“入職前收費”行為表示抗拒,但最終在對方不斷勸說下,決定交款。

待劉小姐交錢后,對方才拿出協議,雙方匆忙簽訂。劉小姐依稀記得,協議寫的是“不是雇傭關系,而是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這也意味著,所謂的招聘,最終卻成了求職者花費千元拍攝三套照片的把戲。

事后,劉小姐感慨,這是她在58同城上交的一筆學費。

對于此次“被騙”經歷,劉小姐認為,倘若58同城這樣的招聘網站,對于求職者有一定的指導及后續入職追蹤,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商家的小伎倆反復在網絡上盛行。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周垂坤律師在接受央視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求職平臺作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適用于《電子商務法》。

2019年起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法規,招聘平臺負有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的法律責任。周垂坤律師表示,由于網絡服務的特殊性,以及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平臺“免費”“公共”等性質,決定其無法承擔與一般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同樣的審慎義務。

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審慎義務的范圍和大小應與其提供服務的方式相匹配,同樣包含事前提示與事后監管。

“招聘貸”“刷單”……兼職招聘騙局何時休?

除了模特騙局,多名求職者向記者反映曾在58同城上遇到過“招聘貸”“刷單”等不同類型的招聘陷阱。

網友UP主制作的關于58同城的視頻。

家住廣東佛山的李先生在去年11月便經歷了一次58同城上的“招聘貸”。據李先生介紹,其在58同城網站上投簡歷應聘司機,最終一家公司約他面試時稱該公司有兩種入職方式,一種是使用公司車輛,月工資三四千元;另一種則是貸款買車,每個月貸款三四千元,月工資就能上萬。

司機李先生和招聘人員的對話。

“我感覺是公司的車沒賣出去,叫我們接手。如果是貸款買車,萬一車買了,公司不需要你,那該怎么辦。而且公司沒有任何保障,僅有口頭承諾,只要求你貸款買車就可以當司機。”李先生說,自己曾提出自購車輛入職,卻遭到公司拒絕。

然而,讓李先生意外的是,自己剛出公司,就遇上了上門投訴的司機,一聊才知,司機貸款買車后,卻很難接到訂單,每個月微薄的薪水全用來還車貸,白白打工。李先生才反應過來,這種高薪招司機的套路正是一種“招聘貸”,一入職就會背上公司的貸款。

而茂名的周先生則因為在58同城上找兼職時被騙。據了解,其在58同城上搜索兼職信息后,便收到一位自稱是58同城客服的聯系,將周先生拉進群里做刷單任務,幫助抖音博主關注點贊,完成任務后就有紅包領取。一個刷單任務有幾塊錢的獎勵,連續完成多個任務,就有一個三十多塊的大紅包。

通過58同城被拉入刷單群。 圖片來源:知乎

起初,周先生按照群員指引刷單返現,一天便賺得一兩百塊元,但隨著投注金額越來越大,達到幾萬塊錢后,系統就顯示操作有問題,傭金不能提現。最終,周先生自己的錢反被套牢。

“我當時損失了37000,都是我父母的錢。接待員叫我繼續投5萬進去,才能把原來的錢提現回來。”周先生向記者哭訴,無奈之下,他選擇報警,但由于刷單軟件被封,之前的接待員人員也無從聯系,自己的損失至今仍未找回。目前,案件仍在處理當中。

58同城找工作靠譜嗎?

公開資料顯示,58同城于2005年12月創立于北京市,并于2013年10月31日在紐交所掛牌上市。2020年,58同城從美股退市,退市時的市值為87億美元。

在百度上檢索“58同城”,一個關聯詞條緊隨其后,“58同城找工作靠譜嗎?”

近年來,關于58同城找工作、尋找服務卻遭到騙局的投訴不斷。在百度知道上,關于58同城的“投訴”鏈接有超過66萬條。

“電訴寶”(315.100EC.CN)是已運行十余年的第三方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全國數字生活平臺消費評級榜依據其數據所發布的調查中顯示:在2021年受理的全國163家平臺企業用戶消費糾紛案例中,2021年北京五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58同城”共獲得13次消費評級,13次獲得“不予評級”的評級等級,2021年一年整體消費評級為“不予評級”。

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相關數據。

根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DATA.100EC.CN)數據顯示,58同城涉嫌存在霸王條款、退款問題、其他、售后服務、網絡欺詐、虛假促銷等問題。

2018年,為了打擊虛假欺詐招聘,58同城推出了“品牌保護”項目,該項目與300多家企業、8000多個平臺賬戶合作,旨在保護正規用人企業,打擊治理黑職介問題,改善用戶體驗,保障求職者求職安全。

回顧創業初衷,創立58同城的姚勁波曾對媒體稱,自己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初到北京時租房被中介所騙,其后他就在想,“倘若有一個平臺,能夠把各種本地化信息聚焦到互聯網上,就能讓生活通過分享變得更美好。”

然而,在發展十余載后,我們不禁疑惑58同城是否還能遵守其創立的初衷,“一個神奇的網站”是否能成為“一家靠譜的網站”,或者起碼能成為“一個安全的網站”。

記者徐勉 王越瑩 實習生邱嘉瑜 柯舒雯 苗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