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薛洪言:被“罵”上熱搜的醫藥基金可以抄底了嗎?
2022-02-22 18:50:27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2月22日電 題:被“罵”上熱搜的醫藥基金可以抄底了嗎?

作者 薛洪言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近期,隨著醫藥板塊連續大跌,醫藥基金火了,前期大火的醫藥主題基金經理也火了,只不過與上一次全網膜拜不同,這次是被“罵”上熱搜。

但罵歸罵,數據不會騙人。在罵聲最激烈的幾周里,相關基金的申購金額反而居高不下,顯然,很多“聰明”資金在趁機抄底了。總體來說,抄底比追高更好一些,但如果能夠更聰明地抄底,就更好了。

股市里有一條經驗法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當人人賺錢、人聲鼎沸時,不要去湊熱鬧;同樣,當人人虧錢、口誅筆伐時,也要暫時規避,不必著急接飛刀。

醫藥板塊為什么下跌?

抄底不是技術活,不要看所謂的技術指標。聰明的抄底,要研究基本面,投資者首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板塊下跌的主導邏輯究竟是什么?

就醫藥板塊而言,超過一年的持續下跌,醫保控費尤其是帶量采購是主導邏輯。當前,帶量采購已經步入常態化,波及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帶量采購的不確定性之下,前期因疫情因素快速上漲的醫藥板塊進入了持續調整期。

通過帶量采購壓低藥品和器械價格的同時,醫保支付方式變革則對醫院治療側“大檢查、大處方”的陋習動起了刀子,促使醫院端合理用藥,對醫藥板塊形成二次壓制。

當然,醫保控費不等于醫保降費,在總量層面仍會保持合理增長,保持一個低增速。但低增速是高估值的毒藥,醫藥板塊恰恰因疫情的一波大漲拉高了估值,故而當醫保控費邏輯重新占據主導地位時,才會對醫藥板塊產生如此巨大的殺傷力。

當前,連續調整近兩年時間后,醫藥板塊估值再次回到2019年低點位置,回歸到醫保控費邏輯下醫藥板塊本來應該顯現的低迷樣子。

“抄底賺反彈”心態不可取

知道了板塊為什么下跌,就能大概推斷何時才能反轉上漲。就醫藥板塊而言,要么耐心等待市場對醫保控費邏輯充分消化,要么期待另一個大級別的突發性利好因素。任何突發性利好都是小概率事件,耐心等待市場磨底才是正確的選擇。

也就是說,雖然當前醫藥板塊估值已步入合理水平,長期資金可以介入,但期待市場很快出現反轉是不現實的。當前很多投資者涌入抄底,打的恰恰就是“逆勢抄底、賺一波走人”的投機主意,以這樣的心態去抄底醫藥主題基金,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原因很簡單,事情的演變是需要時間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耐心,總希望美好的預期能夠立馬兌現,但現實基本面卻極有耐心,一步一個腳印,時不時還要走個彎路或停頓一下。在這種情況下,急于抄底的投資者常常發現自己買早了,然后又因為等不及而割肉賣出,既損失了時間,又損失了本金。

所以,對于已經抄底被套的投資者而言,鑒于當前估值已經較低,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已具備一定的安全邊際,適合做底倉長期持有,也適合進行基金定投,割肉賣出反而是下策。但對于還未入手的投資者,除非打算長期持有,否則不宜以“抄底賺反彈”的心態參與醫藥板塊投資。

在細分領域尋找機會

醫保控費是個長期邏輯,會長期對醫藥板塊產生壓制,但醫藥是個大產業,也有一些細分領域不受影響或只受很少影響,即所謂的“醫保免疫”板塊。一般認為,當前A股市場中的醫保免疫板塊主要在四個領域:

一是創新產業鏈。創新藥或首仿藥可以通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降價壓力小;上游的CXO賽道(醫藥研發服務)主要訂單來自海外市場,也基本不受國內醫保控費影響。

二是消費型醫藥。這類品種主要市場在醫院外,不消耗醫保基金,不受醫保控費影響,典型如主打健康保健概念的中藥、保健品、非處方型西藥以及醫美、體檢及口腔、眼科等民營醫療機構。

三是市場格局較好的高端制劑,降價空間有限,還能通過帶量采購快速提升滲透率。典型代表為血液制品,中國血制品市場長期供求失衡,原材料供給依賴海外市場,且國內龍頭技術水平低于全球龍頭,研發創新空間大,受集采影響有限。

四是所謂的“光腳”產品。存量市場很小,可借助集采快速放量,拓寬市場空間,可視作受益品種。

這些機會可通過投資主動管理型醫藥基金來把握,要相信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但唯獨要規避百億級別的大型醫藥主題基金。原因很簡單,這類基金產品規模太大,騰挪空間小,且買賣交易成本高,在整個板塊上漲時可以水漲船高,漲幅未必小,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結構性機會。所以,一旦整個醫藥板塊進入調整期,大型基金的表現往往跑不贏小型基金。(中新經緯APP)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