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今天,一號文件出爐了!
2022-02-23 07:50:12   來源:櫻桃小財女 微信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就在今天晚上,中yang一號文件發布了,每年都是如此。

星哥給大家總結了幾大要點:

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

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補貼兌付方式

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產儲備調運

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在關注農村和農業,大概我們的很多粉絲已經跟隨中國城鎮化大趨勢,離開了農村,去了城市,但一個事實是: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農村出身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我查了下數據,1990年,11.4億人口,8.4億是農民,大概74%都是農民。所以只要你是90年前出身的,絕大多數都是農民的兒女。

哪怕到現在,居住在農村的人口仍然有5億,占36%,還有一些是戶口在農村,生活在城市的,加起來更多。

所以農業問題依然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一等一重要,是永遠的1號文件。

圍繞這個文件本身的解讀我不想一條條按邏輯展開了,因為這個話題本身也不好講,就結合我的體驗說下理解,想到那就說到哪,大家湊合看吧。

第一,三農問題有兩條底線:糧食安全和不返貧。

糧食安全是三農里的第一戰略,優先于任何問題。

挨餓的感覺,中國老一輩的人應該體會非常深。

在三四十年之前,中國人是吃不飽的,7080那一代也有感受,那時候是真窮。

星哥是80后,不到四十,我小時候,看到很多老人穿著破衣服來我們家討米,我媽每次都去米缸里倒點給他們,他們是真的沒飯吃,不是現在所謂的“職業乞丐”,但后來隨著經濟發展,這個群體就慢慢變少,直到消失。

因為糧食夠了,都能吃上飯了,但八九十年代,應該很多人還是吃不上豬肉的,豬肉還是很缺的,那時候還能在家里經常吃豬肉的,都是有錢人家了。

那時候還有糧票和肉票的東西,跟現在的房票一樣,要票才能買,90年代這玩意消失了。

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農民,對兩樣東西是有很深的感情,一個是糧食,一個是豬肉。

所以大家可以注意到,每次三農問題,糧食和豬肉都是必提的,要確保糧食和豬肉供給沒問題。

糧食的1.3萬億斤的產量要確保,耕地要有紅線,包括宅基地,都不能占用耕地。因為中國人懂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農村問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過去社會的變遷,回過頭看,有很多很現實的屬于哪個時代的存在。

最典型的就是城鄉二元的差距,過去城里人就是富人,農村人就是窮人,感覺說誰是農民,就是一個貧窮的標簽,包括到現在。

但是農業是一個很復雜的技術活,農民其實是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然而從最終的分配上,農民依然是收入不夠,這導致了過去工農業收入分配的剪刀差。

城鄉的二元,工農業二元,本質是一個價值分配的問題,是屬于那個時代的一個特點。

因為第一個是沒有把糧價按照市場放開。第二個是過去的確存在收入更低的農村在補貼城市,最典型的就是那時候農民是交糧的。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整體上要反哺農村。

比如上面1號文件提到的,要提供農機補貼,這最終也是財政買單,財政不就是這個城市整體么?包括現在的農村合作醫療,一年只要交幾百塊,但是得到的醫療補貼是很大的,還包括農村一些基建工程,污水處理等等,這些政策都是實打實補貼,讓農民生活過得更好,更健康。

說實話,這真是應該的。出生在農村的70-90這一代人其實還好,他們的農民父母那才是真的苦!

第二個,是農業的卡脖子和產能問題。

我們現在農業存在結構性短缺,很多農產品(000061)必須以來進口,1號文件提到了兩大類:大豆和油脂。

以這兩種產品為首的農產品,產能是非常少的,而且隨著這兩年國際大通脹,大宗商品都暴漲。

本來就急缺,加上國內需求很大,必然會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成本負擔和壓力,那最終成本還是會轉移到普通消費者。

所以1號文件,為啥要把大豆油脂的產能單獨提出來,就是要刺激國內的產能。

除了產能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種業的卡脖子問題,這個星哥之前就專門寫過一篇行業分析的解讀:中國有多缺種子?

我們太缺種子了,基本上除了水稻小麥能夠自立,很多種子都造不出來,或者造不出優良品種,技術通通在歐美人手中。

我舉過一個例子,就是辣椒,國人很喜歡,但基本上都要進口。

這里就不得不提下袁隆平的偉大,如果沒有這位偉人,在中國那么窮的條件下,把水稻種業攻克,我估計讓全民吃飽飯的時間沒有那么快。

種業之困其實一個存在很久的問題了?,F在的種業科研能力跟發達國家差距太大了,跟中國的醫藥一樣,可能需要幾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埋頭努力,才能趕超現在發達國家的水平。

怎么說呢~咱也不能說不好,畢竟進步很大。

最后一個就是我昨天提到的農民的收入問題,怎么讓在田里干活的農民能夠從這個第一產業里面賺到錢,才是最關鍵的。

像遇到這兩年上游農業化肥等農資產品還在漲價,下游的價格又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其實挑戰挺大的,我不知道如何做,可能短時間都沒有答案。

對很多農村年輕人來說,早就已經沒有農業技能,更不愿意再去做那么苦的事情??赡苄枰嗟臅r間,來見證中國農村的再一次變遷。

就像過去三十年,農村所發生的驚濤駭浪般的社會變遷一樣。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櫻桃小財女。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