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南方航空從昆明飛往廣州的CZ3416航班在巡航過程中,客艙氧氣面罩因機械故障意外脫落,大部分氧氣面罩被使用。機組隨后判斷“實際沒有出現影響飛行安全的故障”,操縱飛機下降至8900米繼續飛往廣州。
3月2日,澎湃新聞從權威渠道獲悉,此次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機組因“沒有正確處置”受到嚴肅處理:民航監管機構認為,機組未及時下降至安全高度或果斷返航備降,形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此外,這次事件暴露出南方航空公司安全管理鏈條脆弱等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南方航空公司CZ3416航班由該公司一架編號為B-1090的空中客車A321飛機執行,機齡3.6年,全機滿載載客量195人。2月6日當天,CZ3416航班原計劃14時55分從昆明長水機場起飛,但當天延誤至15時42分實際起飛,實際飛行90分鐘后于17時12分在廣州白云機場安全落地。民航領域專業APP飛行軌跡顯示,當日16時左右,該航班執飛飛機從9500米高度略微降至8900米,飛行速度也有所放緩。
澎湃新聞獲悉,CZ3416航班當天正常起飛后,按飛行程序爬升至9500米高度,進入巡航狀態飛往廣州,但隨即出現機械故障,飛行客艙的所有旅客氧氣面罩全部脫落。客艙乘務組立即作出了反應,按照南方航空內部安全要求,進入了應急狀態:迅速脫下了日常使用的防疫口罩,拉下脫落的氧氣面罩吸氧,并通過客艙廣播發布了“拉下面罩、系好安全帶”的應急口令,同時指導旅客使用氧氣面罩,客艙旅客情緒一度十分緊張。
據了解,客艙旅客氧氣面罩意外脫落后,飛行機組隨即進行了檢查,發現飛機座艙高度穩定,壓差正常,飛機也沒有出現異常升降的情況,經過初步判斷客艙旅客氧氣面罩脫落的原因是飛機的氧氣系統異常工作,屬于機械故障,飛機實際沒有出現影響飛行安全的故障。機組綜合以上情況,決定下降至8900米繼續飛往廣州。17時12分,該航班正常在廣州落地。
公開飛行軌跡數據顯示,CZ3416航班在出現了客艙氧氣面罩脫落的情況后,繼續在3000米以上高度飛行達50多分鐘。一名專業人士分析,事發時南航機組雖然即時判斷出是機械故障導致了客艙氧氣面罩脫落,而非出現了其他緊急情況,但機組在乘務組已經發布了使用面罩的口令、大部分乘客已經使用了氧氣面罩的情況下,“機組選擇繼續在8900米這一需要供氧的高度飛行50分鐘,屬于機組決策失當”。
民航領域資深專家陳建國告訴澎湃新聞,氧氣面罩被拉下來12分鐘或者22分鐘后,氧氣就不再有了。“因為氧氣是從氧氣發生器出來的,一旦拉下來就是立即啟用,就開始化學反應。反應完,氧氣發生器就不能再用了。”陳建國稱,這會導致之后的航班沒有應急氧氣可以用,“如果再出現緊急釋壓,旅客沒有氧氣可用,可能會在空中因缺氧而失去意識。”
據澎湃新聞了解,當事機組事后受到了不同程序的處分。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材料顯示,民航中南管理局通報此事稱,意外情況發生后,機組觀察座艙高度正常可控,運控部門未提供有效安全建議,最終做出錯誤決策,未及時下降至安全高度或果斷返航備降,而繼續飛往目的地,其間飛機在10000英尺以上飛行50余分鐘。
民航中南管理局稱,經過初步調查分析,該事件暴露出以下問題:一是飛行機組未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決策,安全意識淡薄,勝任力和決策能力不足,敬畏意識、底線意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缺失。二是CRM效能未有效發揮,機組成員未能協作解決問題,駕駛艙梯度管理不當。三是運控部門未及時統籌可用資源提供有效地面支持,協同處突流程存在短板,信息溝通不暢,效能不足。四是公司安全組織管理和系統建設有待加強,公司安全管理鏈條脆弱,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手冊流程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培訓體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