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長時間高音量聽音樂?隨便掏耳朵?都請打住!
2022-03-03 15:45:13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高志強介紹,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活中各種因素的影響,聽力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聽力損失不分年齡,要重視科學預防。

3月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啟恒幼兒園,兩名小朋友被大耳朵模型吸引。新華社發(金凱華攝)

高志強建議,科學預防聽力損失,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傷的藥物,防止藥物性耳聾。例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是引發耳蝸病變最多的一種耳毒性藥物,避免濫用這類抗生素是預防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藥物過敏史者也應慎用此類藥物。

二是避免接觸噪聲。長時間接觸噪聲可導致噪聲性耳聾,強烈的噪聲對聽力的損失是不可逆的。例如,長時間高音量聽音樂,可以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日常生活中收聽音頻的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要讓耳朵得到適當休息。

三是不要隨便掏耳朵。不適當地挖耳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的損傷和感染,引發一系列炎癥。堅硬的挖耳勺還可能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四是科學飲食。建議多吃鋅、鐵、鈣含量豐富的食物,補充微量元素,有助于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避免長期攝入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物,不要暴飲暴食,盡量戒煙戒酒。

五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穩定的情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人在情緒激動或感到著急之后,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可導致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從而發生突發性耳聾。

六是積極治療慢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個器官都在老化,聽力器官也一樣。60歲左右時,約有30%的人會對高頻的尖細聲產生聽力困難。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可以改善微循環,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

七是勤做聽力檢查,發現問題盡早干預,避免造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失。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