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
作為建筑工程領域的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董事長張義光今年的提案重點聚焦建筑市場的勞務用工難題。
張義光提出,應通過構建集勞務就業孵化、技能提升培訓、數字信息用工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建筑勞務產業園,全面實現建筑勞務企業管理平臺化、建筑工人培訓協同化、勞務用工數字化,有效規范農民工管理。
在張義光看來,加快構建建筑勞務產業園,實現勞務企業管理平臺化有多重意義。一是可以打通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渠道,通過人員聚集、培訓資源聚集、用工企業聚集三大聚集優勢,著力解決農民工在招錄、培訓、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
二是可以加速整合、優化、引導建筑工人隊伍和小微勞務企業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逐漸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向高層次的技術型、質量型轉變,促進專業作業企業成為建筑業的用工主體。通過企業聚集的形式,還能夠進一步破解勞務企業“松散小”、服務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打通建筑業管理政策向小微企業傳導的“最后一公里”。
根據張義光的調研,國內已出現建筑勞務產業園,但功能、形式、運營模式各不相同,需要進一步完善建筑勞務產業園建設標準,建立建筑勞務產業園等級評價體系,填補建筑勞務產業園在產業發展、稅收返還、業務服務幫扶等方面的政策空白,進而帶動建筑專業作業企業體系化建設,實現推動勞務用工改革、培育產業工人隊伍、擴大剩余勞動力就業等目標。
作為我國建筑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陜西建工集團已成立了勞務開發集團,正加緊布局建立西北首家建筑勞務產業園,著力打造平臺企業+產業園區運營模式。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和嘗試。”張義光向記者表示,此舉一方面能夠做實產業鏈保障機制的有效落地,打通住建實名制系統與人社農民工監控預警系統數據共享問題,全面實現建筑施工項目動態監管和勞務用工數字化監管的一體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支付資金到位率進行監管,保障資金來源。
張義光表示,還可以做強供應鏈供給能力和質量提升,充分運用產業園數字技術做實專業作業企業信用評價、建筑產業工人數字化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勞務用工大數據監管與調度作用,形成施工總承包企業與建筑勞務產業園區的創新協同、錯位互補、供需聯動的區域數字化發展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能力。
張義光十分關注創建優秀勞務品牌對帶動就業創業、助推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此,他建議通過構建建筑勞務產業園,進一步加大園區與國有企業辦職業院校的同向聯動和協同性,通過園區實現職業教育人員的聚集與輸送,加快勞務品牌發展提升。
在今年的另一份提案中,張義光建議完善推廣“科學家+工程師”的技術研發模式。他認為首先應統籌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和高校等科研機構主動對接,雙向溝通,提出技術需求,共同開展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推廣應用,與此同時,要引入市場評價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及特定領域的資源傾斜。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